我们在说“幽默”、“基因”、“沙发”的时候,会想到它们来自英语吗?总以为这就是中文,其实它们落地融化到汉语中了。同样,老外在说“dimsum(点心)”、“kungfu(功夫)”、“gelivable(给力)”时,他们也用习惯了,不会发问来自何方。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优秀文化
③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④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是一部关于外国人对中国人看法的纪录片,记录了超过30位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其中大多数外国人对中国家庭教育中“望子成龙”现象不理解。面对外国人的评价。我们应该
①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②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③加强交流,消除差异 ④创新文化,加强传播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从在孔子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讲话,到支持“孔子学院”发展,是习近平主席外事活动中着力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交流互鉴的重要篇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我国外交重心转向文化外交 B.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 文化竞争是国际竞争的实质 D. 我国巩固中华文化主导地位
精湛绝伦、底蕴深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A. 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B. 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C. 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D. 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中国的围桌而食,追求的是一种家庭气氛,体现的是一种情感关怀;西方分食制、快餐化,显现一种独立性。中国饮食,讲究色香味形注重饮食文化;西方饮食,讲究营养搭配,更注重对人体健康。这表明( )
A.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 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C. 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D. 社会实践的差异导致文化差异
2017年7月,在波兰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申报的世界自然遗产项目“青海可可西里”和自然遗产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积极申遗,是因为文化遗产
①可以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②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③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