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近年来,地震活动十分频繁,因此也引起了人们对地震原因及其分布状况的强烈关注。一次又一次的地震也引发了人们对地震预测工作的不断思考和认识。远古时期,人们受认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所限,地震预测难以实现。面对地震等不可抵御的自然灾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服从所谓的天意。近代以来,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不能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震源、震级等。
结合人们对待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不同态度,思考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下列诗句与之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A.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B.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C.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D.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最后一公里”指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的“末梢堵塞”问题。耍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实惠,就要切实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下列与“最后一公里”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A.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B. 知之非难,行之不易
C. 欲速则不达
D.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的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仍投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①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②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③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④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观点一:美学中的“移情”说法一一人们高兴的时候,就觉得太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雨如泪,风如烟。观点二: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之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这两种观点分属于不同的哲学派别,划分它们的标准是
A. 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B. 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D. 对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的不同理解
100年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广义相对论的其他预言如光线的弯曲、水星近日点进动以及引力红移效应都已获证实,唯有引力波一直徘徊在科学家的“视线”之外。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两个激光引力波探测器(LIGO)于2015年9月14日探测到了来自于两个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信号。由此得到的哲学启示是( )
①通过科学探测能够检验主观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科学实验能将预言转变为现实
③引力波探测器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④科学家在科学探测中验证了广义相对论,实现了认识的目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