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题文)2017年,中国继续推动量子通信卫星技术的研究,实现利用激光开展天地通信...

(题文)2017年,中国继续推动量子通信卫星技术的研究,实现利用激光开展天地通信。

材料一    安全地进行信息传递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之一,然而即使在信息技术飞速进步的今天,安全通信也没有完全实现。从2008年开始,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某院士领衔的团队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被爱因斯坦否定的量子纠缠的存在,并证明在太空与地面之间开展远距离量子通信的可能。利用量子的不可分割和不可克隆,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不再遥远。据了解,未来五年,量子科技持在金融、通信等领域率先得到应用。

材料二    随着量子信息科学的发展,科学界出现许多对于量子通信的质疑。某院士说,他欢迎基于科学实验的严肃的质疑、争论。同时他表示,尽管目前中国量子通信已走在世界前列,但在量子计算、量子模拟和量子精密测量等量子技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科学实验对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相关知识,阐释该院士观点的正确性。

 

(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通过科学实验,人类逐步解决了信息安全问题,对信息传递的认知不断加深。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科学实验证明了能够在太空与地面之间开展远距离量子通信。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通过科学实验获得的成果将应用于金融、通信等领域,有助于解决信息安全问题。(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2)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科学应允许质疑、争论的存在,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②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人们对量子通信的认识存在偏差,需要在辩论中得以纠正或澄清。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人们还需要在量子技术研究上进行不断探索,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解析】本题以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为话题,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真理的有关知识点。试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科学实验对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体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目的;调动运用上述理论,结合科学实验对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实现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相关知识,阐释该院士观点的正确性,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具体解答本题可首先回答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其次运用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来分析人们对量子通信的认识存在偏差,需要在辩论中得以纠正或澄清;最后运用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说明在量子技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所反映的哲理与下列选项一致的是

A.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B.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C. 会当凌绝,一览众小

D.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查看答案

在发达国家,“漂绿”(Greenwashing)一词,专指某些公司或项目假借绿色环保之名蒙蔽公众,其实别有所图,甚至与环境保护背道而驰。在我国把类似现象称之为穿上“绿马甲”。要找出那些穿上“绿马甲”野蛮生长的企业,需要环境保护部门善于(   )

①从虚假的人为联系中发现真实的自在联系

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客观的本质联系

③把蛛丝马迹的个别现象还原成整体的面貌

④透过内在的真实联系揭示外在的虚假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漫画《用工“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②要注重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③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④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69月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性突破。这反映出(   )

A. 人们能够建立有利于自身的联系    B. 事物联系的依据在于人们的需要

C. 人为事物联系是科学技术的产物    D.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联系

 

查看答案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精髓,每一句诗都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如古诗中有大量书写春节、端午、中秋、清明等传统节日的诗词,这些诗词本身涵纳了关于节日的丰富的传统习俗,读之能触摸到几千年来积淀的传统文化。这启示我们要(   )

A. 把握联系的普遍性    B. 正确把握联系的客观性

C. 注重联系的复杂性    D. 利用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