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快速发展的时代,道别变得频繁和寻常。30年前,父母亲朋、恋人对远行者的叮咛是“一定要写信来”;20世纪90年代后,离别的嘱托变成“常打电话”。如今,书信、电话、短信、电邮、MSN、QQ等方式总有一款适合离别者抒发情感,道声平安。这表明( )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③传统习俗和思想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近年来,由于对传统和特色建筑保护力度不够,我国一些极具历史文化风貌的建筑被破坏,体现地方传统特色的名镇名村逐渐消失,引起专家学者、有识之士的忧虑。这是因为( )
①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城市宝贵的精神荟萃
②中国古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古建筑是城市的记忆,是城市历史的唯一见证
④古建筑体现了传统文化稳定不变的特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这说明( )
A.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 现代科技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C. 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文化共享
D. 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并与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共同为全球第1 000所孔子课堂——奥特利尔中学孔子课堂揭牌。习近平主席百忙中仍关心孔子学院建设,是因为( )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它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它有助于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提及,“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材料表明钱钟书先生主张( )
①世界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坚守民族文化鲜明特色
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土司遗址”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土司遗址”成功申遗( )
①是因为它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②能集中展示民族文化,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③表明文化是民族的,同时文化也是世界的
④“土司遗址”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它不属于哪个民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