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首《浣溪沙》是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唐、五代时期多首未署名的作品之一。诗中形象地说明了
A. 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
B. 物质与意识分不开
C. 运动是有规律的
D. 现象与本质相统一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 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 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 所有有形的物体 D. 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与“事物”是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③客观与客体的关系 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A.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规律性
B.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 万事万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C. 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 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早期的人们把大自然奉为神灵;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开始企图主宰自然界。但是实践证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朋友与伙伴的关系,人们应当尊重自然规律,在合乎自然的前提下,改造利用自然。这是因为
A. 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B. 自然界是客观的
C. 人与自然始终是和谐统一的 D.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改造着自然界的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