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
①前者正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
②后者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③二者的观点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在根本上是对立的
④二者的观点在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上述材料表明
①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②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
③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文)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彼时的“真”不能代表此时的“真”, 彼时的“实”不能代表此时的“实”。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A. 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B. 事物运动的方式是永恒不变的
C. 真与假、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
D. 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可捉摸的
四十年前,有一句谚语叫“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劝农民开春的时候一定要晚耕种。现在,农业专家们却劝农民早耕种,“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这一早一晚的变化
①源于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不断深化
②体现了人们对气候和耕种关系的认识永无止境
③启示我们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说明原来的耕种规律随着气候变化发生了改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纪录片《航拍中国》借助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物境”,激发了观众更为深层次的意识行为——爱国情怀这一“意境”。“物境”与“意境”的统一得益于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②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人作为实践的主体,具有能动性④人们可以随意改变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可以读懂人脑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验中志愿者一边看图一边接受大脑核磁共振,然后由人工智能系统分析,这套系统不仅能清晰的还原出志愿者看到的图像,而且能还原志愿者想象的图像。可见人工智能
①借助人脑具有了直接现实性 ②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进一步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 ④可将人脑反映事物的过程显现出来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