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1-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项目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1-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项目

时间

GDP增速(%)

能源消耗强度降幅(%)

消费对GDP贡献率(%)

科技进步贡献率(%)

2011年

9.3

2.0

51.6

51.00

2012年

7.7

3.6

51.8

52.20

2013年

7.7

3.7

50

51.70

2014年

7.4

3.9

54.4

52.30

 

注:①2003—2011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7%左右。②能源消耗强度一般指单位GDP能耗。

材料二:J省政府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挑战,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版: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加快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以创新驱动为动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结构调整为着力点,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J省是怎样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版的?

 

(1)①我国经济经历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后,2012年开始明显放缓,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能源消耗强度降幅逐年提高,消费对GDP贡献率、科技进步贡献率上升;②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2)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为促进经济创新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动力;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创内需拉动。 【解析】本题以我国经济运行情况以及J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版为背景,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与之密切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1)问要求概括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属于图表类试题。包含了图表和注,表中数据从纵向看,可表明我国经济经历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后,2012年开始明显放缓,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能源消耗强度降幅逐年提高,消费对GDP贡献率、科技进步贡献率上升,结合注的信息可表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第(2)问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J省是怎样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版的?解答本题注意把握设问的限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是从课本9、10、11三课抽取有效信息,结合材料的关键信息点作答。从材料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加快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可考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从材料以创新驱动为动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可考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材料以结构调整为着力点,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考虑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过去五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每年都在1.2万亿斤以上,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连续五年稳定在96%以上,主要农作物两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达95%,农作物这种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6%。5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农民收入累计增长超过50%。

但是,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存在薄弱环节。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概括过去五年我国三农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并说明如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查看答案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A.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与意识辩证统一

B.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C. 物质是本原,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与意识不可分割

D. 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于意识,意识与物质辩证统一

 

查看答案

荷叶罗裙一色裁,关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虽然只有28个字,但我们从有限的描写中,似乎可以嗅到荷花的清香,窥见采莲女的娇媚、采莲小舟轻盈的剪影,听见舟行击水的轻响、品出采莲女歌声的悠扬,让人沉浸在清新、生动的采莲意境中,该诗所营造的意境

是诗人对采莲女劳动场面的艺术加工再现

是诗人对采莲女及其采莲过程的生动反映

是诗人所生活的世界长期发展的物化场景

是诗人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和构思的产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自然是一本不隐藏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以认识它。费尔巴哈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

A. 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 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

D. 意识不能脱离客观事物而存在

 

查看答案

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

①前者正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

②后者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③二者的观点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在根本上是对立的

④二者的观点在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