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宣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面对当今世界形势和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对国际关系和人类前景的基本主张。
当代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时,相互之间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希望睁开眼睛看世界,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学习、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人的中国梦,了解中国文化中“天下观”“和谐观”等观念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国人倡导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本源。如此,西方国家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依据。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期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理由。
有关专家指出,人们应该改变传统观念,大数据之“大”不在于数量之“大”,更多的意义在于人类能够通过对大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创造新的价值,带来“大知识”“大科技”和“大发展”。上述材料表明
①人们能把握大数据与新价值之间的有利联系
②观念的创新实现了从大数据到新价值的创造
③从大数据到创造新的价值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近年来,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巨大,同时面临各种来自社会应酬.家庭关系.子女教育等各方面的复杂挑战,中国数量庞大的城市职业人群成为想睡而睡不好的都市“失睡族”。“失睡族”的产生说明( )
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认识和把握事物固有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在实践中无意创造的
④联系具有多样性,人应根据需要创造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认为,艺术创作不能任性而发,需要理性尺度去约束情感,他提倡“气足以与万物相应而无所限,日动。气守乎中而不过乎则,日静”,不激不厉,动静相生,方为上乘境界,王夫之认为艺术创作需要( )
①从实际出发,不要掺杂个人的感情成分
②认识到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③要把控事物量变程度,做到动静相宜
④自觉运用规律性认识指导艺术创作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题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哲学上看,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基于
①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④事物发展是主观愿望与客观条件的统一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