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感觉国家很抽象、离我很遥远;但现在,感觉国家很具体、很真实。”这是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百姓发自内心的感言。在重大灾难里,国家“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这彰显了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
②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③“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
④我国新型民主的超阶级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016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十二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在京召开。回答下面的问题。 “民生”、“住房”、“就业”、“脱贫攻坚战”等两会关键词,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这反映了我国人民民主具有
A. 广泛性 B. 真实性 C. 全民性 D. 渐进性
近年来,各级人大在开会时呈现出一种新风气,开会时间、交通管理等各方面都考虑便民。有学者说,这才是我国国家政权的本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
A.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B.人民当家作主
C.我国实现了全民民主
D.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的根本属性是
A.历史性 B.阶级性
C.社会性 D.民族性
20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新学期伊始,上海市一些中小学校将诵经典、学民俗、猜灯谜等传统活动与社团活动相结合,以此作为“开学第一课”的主要内容,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孩子们从小就熟悉、喜欢传统文化,在润物无声的熏陶和浸润中使学生真正领悟到传统文化之美,成为自己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承必不可少的环节。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价值观念,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但是,当前有一些传统文化教育却流于哗众取宠和形式主义,一说传统文化就是穿汉服、行跪礼、拜孔子和读经班,重表而轻礼,重仪式而轻内涵,并没有多少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结合材料,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知识,分析如何处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内涵与形式的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16年6月30日全国文化精准扶贫工作视频会议指出全面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的小康,也是文化的小康,文化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文化扶贫工作,抓住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这条主线,抓好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示范工程;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独特文化资源,“以扶志促扶贫”,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文化下乡由“送文化”到“种文化”,让文化在当地落地生根,走出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扶贫之路,让文化扶贫更精准,让农民文化生活不留白;扶贫必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科学技术是脱贫致富的关键。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在推进科学技术进步的进程中,不断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做好“文化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