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这片土地上孕育着具有独特建筑风格和文化记忆的古村落。其中有抗倭文化中产生的土楼和土堡;海丝文化中产生的蚝壳厝;还有砖石厝以及深系海外华侨华人、以及80%以上台胞思乡情结的红砖厝。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①保护古村落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古村落作为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下列典故和成语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
①乡音无改 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③卧薪尝胆 ④孟母三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6年十大流行语中,既有“供给侧”“工匠精神”等政经领域产生的新词入选,也有“洪荒之力”“小目标”“套路”“蓝瘦,香菇”等流行于网络的语言。这表明
A.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B. 流行文化增强了人们的精神力量
C. 人们的精神产品都离不开物质载体
D. 实践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设美丽、富饶乡村,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西南地区某县农村,风景秀美、气候温和、空气清新,适合种植茶叶、烤烟、蔬菜等多种经济作物,具有发展乡村旅游度假产业和农业的自然基础,但受制于道路交通问题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为振兴农村,该县致力于改变交通落后状态,修建了由高速公路、县级公路、乡镇公路、村级公路构成的公路网。
路网建起来了,但最初乡村旅游和经济发展并无明显改善。原因是人们护路的公共意识淡漠,有的村民把自家门前的公路当成了垃圾场、晒谷场,道路坍塌了没人修,道路结冰了无人管……严重影响了道路的通畅、安全、卫生、美观。于是,该县推行了“路长制”改革,县委书记、县长担任总路长,各种公路全面设立以党政领导为责任主体的一级路长、二级路长,负责公路管护、绿化养护、卫生保洁、安全巡视。同时,30000多名贫困群众应聘担任道路管护员,年收入增加6000元。
道路通畅了、安全了、漂亮了,美丽乡村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来,该县的乡村旅游业开始兴旺,沿公路布局的80余万亩茶叶、烤烟、蔬莱也逐步产生经济效益。广大群众尝到了甜头,对乡村公路建设与管护有了新的认识,自觉护路的意识大为增强、自觉护路行为已然多见。
(1) 结合材料,运用主要矛盾原理,分析该县实行“路长制”改革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2)结合材料和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知识,分析该县群众公共意识的变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乡村之美是独特的,有别于城市之美,自古以来,令人向往和流连。请写出两句描写乡村自然美或人文美的中国古诗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一辈子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当前,一些人瞄准这一市场需求,将专业领域内的知识转译成大众可以理解的内容,将庞杂的知识过滤成相对精简的干货,放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明码标价,真正实现了“凭知识吃饭”。知识的传播链条不断简化,学习者可以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随时学习,甚至可以直接按需约见选人、向牛人提问,同时省去了在信息海洋搜索和提炼的过程。付费的知识产品,为学习者认知世界提供了多元视角,也有助于鼓励知识生产者不断生产和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约为49.1亿元;预计到2020年,该产业规模将达到235亿元。
经历一段时间的野蛮生长,知识付费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有人借知识分享行推销产品之实,有分享者将同一内容改头换面重复收费,抄袭者也屡见不鲜。这些做法,难免让网友质疑“圈钱”。
(1)结合材料和经济学知识,分析知识付费产业迅速兴起的主要原因。并针对目前的乱象,就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知识分享者提出建议。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知识付费对我们的学习会产生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