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前的诗,成功地融入现在的歌词中。如《青花瓷》中的“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涛声依旧》中的“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荷塘月色》中的“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这种风格的创作说明
A. 古今整合都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
B. 中外整合能使现代艺术具有古典韵味
C.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实现作品创新
D. 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主要源头
(题文)第十三届全运会吉祥物“津娃”,脚穿虎头鞋,身系红绸带,手举火炬棒,迎面奔跑而来,显得虎虎生威,又寓意着红红火火,映衬出团结奋进、欢乐祥和的景象,从它的主题形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这表明
A. 传统文化在今天仍可以绽放其独特魅力
B. 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继承发展
C.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D. 与流行元素融合是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扔投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①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②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
③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 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
曾几何时,学会一门手艺就是一辈子吃饭的门路,祖先给我们留下无数让人惊叹的手艺,而随着时代发展,许多老手艺已经渐渐消失了,只留在记忆里,成为我们的眷恋和守望。我们依然眷恋和守望那些老手艺是因为
①文化具有继承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②社会实践的发展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
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准备和必然结果。
A. ②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2017年9月18日至10月10日,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文艺展演在敦煌举行。此次文艺展演,既有《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经典剧口,又有新创排剧口;既有国内、国外剧口,又有国内外联袂演出剧口;既有重要演出剧口,又有群众性展演活动,可谓是一次多元文化的集中大展示,是一次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相互融合。这一活动
①表明了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
②体现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③是我
国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为中华文化传播和世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利用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从互联网上搜索和下载自己喜欢的文章、视频来阅读和学习。这说明
①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
②大众传媒始终是推动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
③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