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州市开展“大手拉小手”、“我们的节日”、“好故事”、“社区主题板报”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人们日常生活和文化场景有机融合。这些活动可能产生的效果是
①潜移默化地提升市民的文明素养 ②为城市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③在参与过程中影响市民的价值追求④增强城市软实力和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某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将斗笠这一非遗传统产业作为引领村民发家致富的一大重点,实施“编织农户+加工大户+非遗创意+市场”的联体发展模式。目前,该县斗笠编织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 000多万元,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这表明该县
①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历史文化成就
②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产业的融合创新
③发挥文化生产力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④注重文化这一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17年9月19日,故宫博物院畅音阁戏曲馆经过修复改造首次开馆。修复文物是穿越古今、与百年文物进行对话的一段特殊旅程。修复服务不仅是创造价值,也是我们民族性格和审美的塑造。这体现了
①一定的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享用并发展文化
③传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④科技是培育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网络时代,不少网友会利用智能手机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凡人善举拍下来,传到网络上让大家共享,使更多老百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间的温暖。这说明了
①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
③美德凭借现代传媒才得以传播 ④平凡的人生才能体验到文化的魅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网购教辅资料
②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召开
③中国女排第四次获得女排世界杯冠军
④201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宪法修改是必然之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随着40年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宪法修改是在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聚民智的基础上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宪法的修改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意愿、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这次宪法修改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八国家根本法,体现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在总体保持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必将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法治保障。
(1)宪法修改是顺应时代新变化的必然之举。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并结合材料对宪法修改的合理性加以阐述。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于2017年10月1日施行。《民法总则》吸收了《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规则,也克服了原有法律中与时代不相符合的内容,增加符合时代特征的新的内容,并作了补充、完善和发展。《民法总则》最大的突破,就是在编纂民法典的统一的思路之下,把已有的分则各个部分单行法共同适用的规则集中起来,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规定民法的基本规则。这样就能够把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等各编统一协调起来,将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民法典的体系。
(2)根据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阐述《民法总则》制定过程如何处理与《民法通则》的关系。
(3)民法总则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先贤法治文化及其哲学智慧,请列举两条与法治相关的古诗词、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