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建国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教师的深切关怀,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国家之所以重视教育是基于
①教育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教育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18年春节晚会有个相声节目《我爱诗词》,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示了诗词的魅力。诗、诗歌魅力无穷,尤其是中国的古诗。甚至不少爱好诗词的中国专家学者自豪的说“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但这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缺憾,如果我们不创新形式走出去,就会影响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重视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②发挥文化的基础性作用,向其他国家传播中华文化
③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加强与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学习
④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使东西方文化相融合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发展,非遗技艺也开始与网络直播“联姻”,非遗传承人登上网络直播平台,现场展示民众平时难得一见的传统技艺。非遗技艺与网络直播“联姻”
①是推动非遗技艺发展的动力
②能促进非遗技艺的传承
③可以推动非遗技艺的创新
④变革了非遗技艺传播的途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很多文人雅士品酒、写诗、作画、饯行的美淡。但后来,“饮酒文化”慢慢异化为另一种社交文化一一一“拼酒式社交”。“拼酒式社交”要改,强迫性劝酒行为也该叫停,这说明
①“酒文化”作为落后文化要加以改造
②“酒文化”的创新应该顺应时代发展
③人们是“酒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者
④中国的“酒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现在,很多非遗技艺的用途范围大大缩小了,因为它们多属于特定的农耕时代。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技艺可能会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但退出的可以是“形”,我们不能让内在的“魂”也随着社会的转型一起沉入历史的深处。这要求我们对待非遗技艺
①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传统技艺不可忘记与遗弃
②要把蕴含其中的工匠精神和中华文脉传承下去
③不能只看到其外在用途,更要看到其内在光华
④要根据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对其进行根本改造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春节期间,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央视黄金档播出。这一系列节目形式新颖、颇有深度,邀请明星或音乐家,用歌唱方式演绎经典诗词,开播后好评如潮,豆瓣评分一度达到9.3分。文以载道,歌以咏志,当流行遇上诗词,是音乐的创新,更是文化的传承,唱的是诗词,展现的是中华风骨、民族自信。这主要体现了
①优秀的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④大众传媒能够跨越时空局限,促进文化的传递、沟通、共享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