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A. 认识必然在实践中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B. 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C. 实践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D. 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这一论断表明
A. 认识与实践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B. 真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 认识是实践的基础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名言“真理是时间的女儿,而不是权威的女儿”揭示了真理的最根本属性是
A. 实践性 B. 客观性 C. 主观性 D. 发展性
在对待真理问题上,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观点得出的必然结论是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和谬误对立统一
C.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D. 真理总是变化发展的
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华君武的漫画《永不走路,永不摔跤》讽刺了一些人
①不懂得只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②不理解缺乏敢想敢闯的精神就会一事无成
③不了解实践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总是宝贵财富
④因怕犯错误而不敢实践的行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