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拿破...

“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拿破仑这句话揭示出上层建筑拥有比物质力量更深远的影响力。我国文化强国战略主要包括培育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等大思路。为了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除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外,必须增强民族自信,而民族自信的关键,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有人说,坚持文化自信,必然会妄自尊大,影响到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请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角度批驳之。

 

①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以坚持文化自信,不一定会妄自尊大,一样会与其他民族和外来文化平等相处。 ② 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所以坚持文化自信不会影响到对外来文化的批判吸收。 ③ 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有利于在文化交流中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④ 坚持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来自于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从而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担负文化发展的重任。所以不一定妄自尊大,观点太绝对化。 ⑤ 如果盲目自信,必然会妄自尊大,忽视外来优秀文化的吸收借鉴,就会导致封闭主义、守旧主义,盲目排外,就违背了包容性,也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每点2分,共10分) 【解析】 有人说,坚持文化自信,必然会妄自尊大,影响到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本题请从考生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角度批驳之,本题的知识范围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文化自信,问题指向是对“坚持文化自信,必然会妄自尊大,影响到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这一观点进行批驳,既然是批驳,表明题中观点是错误的,因此,考生解答本题可从“求同存异”含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角度来分析说明坚持文化自信,不一定会妄自尊大,一样会与其他民族和外来文化平等相处;从“兼收并蓄”角度来分析说明坚持文化自信不会影响到对外来文化的批判吸收;从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角度来分析说明坚持文化自信有利于在文化交流中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最后还要指出如果盲目自信,必然会妄自尊大,忽视外来优秀文化的吸收借鉴,就会导致封闭主义、守旧主义,盲目排外,就违背了包容性,也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摩挲掌上日相将,袖中常见烟云绕”。有文字记载的中国赏石文化至少可追溯到春秋时代。长期以来,奇石的美学特征让世人神往,它那来自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特有之美,集形、色、声、韵于一身,体现了特有的东方文化趣味,折射出灿烂的东方哲学理念。近代以来,我国在继承传统赏石文化优秀精髓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赏石文化中对真的追求,从而把观赏石的真、善、美全面地、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知识,分析中华文化的特征。

 

查看答案

二十世纪电脑时代的开始标志着中国进入一个新时代,今天我们任何一个人和任何一件事都离不开电脑,而电脑在中国的运行又离不开汉字,因此今天中国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进入电脑时代,汉字应用问题的解决功不可没。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推动了汉字文化的复兴。据此有人认为,汉字复兴就意味着中华文化的复兴。

请运用有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

中华各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不同的地域决定不同的文化 

不同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如笛、琵琶、胡琴、横吹、鼓、腰鼓等,都是从汉代开始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这表明(  )

A. 中华各民族使用的乐器都是不同的

B. 中华文化独具特色

C. 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做出了贡献

D. 不同区域的文化显示出不同的特色

 

查看答案

(题文)千百年来,一批批先民,横渡海峡,移民台湾,海峡两岸形成了大批同名村。“台湾有板桥,大陆也有板桥!”在厦门集美板桥村举行的两岸同名村恳亲会上,祭祖访亲,老乡见老乡,亲情说不完。同名村恳亲会的举办能

①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

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③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④坚实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