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2016年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00元,201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一半,与此同时
①若其他条件不变,则2017年该商品的价值总量减少一半。
②该国货币贬值20%,若其他条件不变,则2017年该商品的价格为125元。
③纸币的发行量增加了一倍,若其他条件不变,则2017年该商品的价格为150元。
④某公司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若其他条件不变,则2017年该商品的价格为100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今年春节前后,由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担纲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成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爆款,和《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宴,被誉为“综艺文化清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变古诗词整体教育氛围——未来能减少孩子“苦恼” 背书,而是能够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熹,则弥足珍贵。材料二 《朗读者》第一期压轴出场的是 96 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 他在国内外出版译著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
《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六十本,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2014 年 8 月 2 日许渊冲获得国际翻译家联盟(国际译联)
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该奖项自 1999 年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之美,似无止境。对于未来的时间,他是这样设计的:两个多月翻译一本,计划有生之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
(1)结合材料一,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谈谈《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成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外名著为什么可以互译共存。
(3)材料中“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请你就激发公众读书之热情,邂逅传统文化之美好拟两条宣传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言简意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材料一: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技术创新不仅能够用同样的资源生产质优、价廉、适销的商品,而且能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国家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材料二: 建设科技强国离不开党的领导、法律保障和社会各界尤其是科技人才的参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引导、领导、组织、规划、布局和调动协调作用,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优化科技创新布局,营造科技创新氛围,高奏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号角。
(1)运用相关经济生活知识,说明重视科技创新的理论依据;结合材料一,说明技术创新是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的。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建设科技强国的过程中如何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调动协调作用。
(题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成功没有年龄界限,只有起步不同。努力的起点不同,但努力的人最美丽,努力者的世界最精彩!材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①要脚踏实地,把人生奋斗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
②坚持价值观的指引,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必须把个人奋斗目标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
④要树立顽强拼搏的精神,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文)垃圾分类一直都是各地政府头疼的事。H市政府过去是每月给每户居民免费发放袋子、靠督导员监督。现在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企业对执行垃圾分类的居民奖励积分,3个积分兑1个鸡蛋。这一方式实现了垃圾分类从被动向自愿的转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比购买服务前后垃圾分类的成效,启示政府要()
①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调整原有联系,实现管理创新
②善于把握事物存在发展的各种条件,实现职能转变
③善于运用从关键部分出发的思维处理工作中的问题
④摒弃事物虚假联系以缓解居民对政府管理的抵触情绪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这句话出自《管子•形势》,意思是说对当今有疑惑不解的事可以考察古代,对未来不了解则可以考察过去,这是因为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意识可以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
④事物运动有其固有的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