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科技改变了生活的内涵:回家不用开锁,指纹或虹膜识别就能进门;搞卫生,有扫地机器人和擦地机器人;坐在沙发上,一句口令就能打开电视、空调;网络预约、微信挂号,看病拿药更方便……由此可见
①人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需要加以利用
②人工智能的创造性代替了人类的思维器官
③意识能在反映现实世界基础上创造幻想的世界
④意识能够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变成现实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在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上,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有评委问,这是不是一幅毁损的作品?小朋友回答,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这则故事蕴含的道理是
①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认识的多样性
②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③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主体差异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于2018年4月2日再入大气层,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就此正式谢幕。天宫一号突破的空间交会对接、航天员短期驻留等关键技术,为我国空间站建设积累了重要技术基础。这表明
A. 意识可以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B. 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C. 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
D. 实践活动能够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1981年至今有关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首次改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明
①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要在绝对静止中把握相对运动
③意识先于客观存在而变化发展
④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马云说,技术进步不可阻挡,人类的很多工作一定会被机器人取代,但机器是没有灵魂信仰的,而人类有信仰有灵魂有价值,有独特的创造力。相信人类可以控制机器,人类设计的机器,不可能超越人类。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蕴含的哲理是
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C.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D. 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人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这表明
①人类改造自然必然造成对自然的破坏
②人类应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应该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认识规律,才能实现对自然的征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