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曾在《建国方略》中构想了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修建160万公里的公路:建设三峡大坝。当时,有的外国记者认为孙中山先生的这些设想完全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今孙中山先致力于建设的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早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那些外国记者错在
①否定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②忽视了理想的实现需要突破历史条件
③否认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④没有看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指出: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入黑匣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这表明贸易保护主义者
①割裂了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
②否认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忽视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交织在一起
④没有分清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的不同作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下面漫画中两种观点之争启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要
A. 善于分清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主次矛盾
B. 正确看待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C. 把客观规律性与主现能动性结合起來
D. 正确对待事物发展的前过性和曲折性
毛泽东同志曾经给好人主义这样画像:“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 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 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做彻定解决,保持一团和气。”好人主义不可取,是因为它
①是用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的唯心主义
②是只顾自己利益,不顾他人利益的利已主义
③不正视矛盾,因而也不能正确解决矛盾
④没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看问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多年以前,某地的乡村古宅被当地人视为无用的“废物”,不少在城市化进程中被铲除,但随着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再发现,当地从“破坏”变成“守护”,通过引入艺术家修复改造、区域村落的整体规划,不仅让老宅子焕发了生机,更成为当地文化旅游的宝藏。乡村古宅由“废”变“宝”说明了
A. 乡村古宅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交融
B. 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C. 艺术家的修复是传统文化价值的源泉
D. 对待传统文化不能破坏,必须爱护珍惜
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宪法修正案中,专门增写监察委员会一节,确立监察委员会作为国家机构的法律地位:监察委员会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材料表明
①中共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的统一
②监察委员会作为司法机关行使检察权
③我国国家机构不断完善,政权建设加强
④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和法律制度日益健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