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累计收看观众11亿人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
诗词大会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用观众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方式呈现,让诗词歌赋走出“象牙塔”,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归大众视野。
诗词大会引发一股古典诗词阅读品评热潮,表明“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央视避免刻板的说教式的文化灌输,创新了传播形式,让更多人亲近优秀传统文化,重拾了人们心底的文化自信。
诗词大会的走红,再次证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生命力和感召力。我们要坚持“主心骨”,在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中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简析《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获得成功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指出,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离不开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弘杨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说明强调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的依据。
中秋节是浓缩了几千年儒家文化现代非物质遗产的活化石,它以独特的血亲团圆为基础,将民族团结和国家一统融合于儒家“团圆文化”之中,造就了东方式强大的“思亲”、“思乡”文化流。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中秋节似乎只剩下吃月饼,而且喜欢吃的人也越来越少。文化研究专家指出:要让中秋节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情感;不要害怕商业介入,与文化相结合节日消费也是让中秋更接地气的途径;为中秋赏月找到适合现代生活的仪式,让年轻人觉得更有趣……
从传统文化特点分析弘扬中秋文化的现实意义。
2018年五四青年节期间,某校开展“践行中国梦,提升道德修养”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将道德模范请进教室,通过道德模范感人的故事,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道德课。学校建立了文化长廊,张贴古今名人画像,还举办了以“校园与梦想”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科技活动周。学校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文化建设中实现了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特点与实质的知识,分析该校是如何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
行酒令是筵宴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飞花令”是古时候人们经常玩的一种行酒令游戏的杰出代表。至今在我国很多地区仍然盛行,但内容和形式已经与过往大不相同,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深远持久地影响人
②行酒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历千年历久弥新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内涵够能因时而变
④改良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电影《芳华》艺术再现了上世纪70、80年代一群正值芳华的青年所经历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变数的人生命运的故事,折射出一个时代的面貌、烙印,展现出社会的纷繁、复杂,刻画出人情、世故,引起同龄人的情感共鸣。这告诉我们
①文艺创作应坚持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②面向人民、扎根生活的作品才会有活力
③文艺创作应该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
④优秀文艺作品可以给人们特有的感染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