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全党全社会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心和帮助贫困人口和有困难的群众,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材料一 教育发展的滞后、受教育程度偏低、等靠要的心态严重是老少边穷地区贫困的主要症结之一。“扶贫先扶志”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先导性功能,“扶贫必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脱贫防返贫”决定了教育扶贫的根本性作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说,教育的缺失是“能力剥夺的贫困”,是比收入贫困更深层的贫困,它会引发“贫困的代际传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学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562。“一技在手,终身受益”,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作用,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可持续的,要在扶德、扶智、扶志、扶能上用真功。

材料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公平、提升质量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提出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雪域高原到戈壁大漠,围绕教育扶贫中的薄弱环节,各级政府精准发力、综合施策。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观点的合理性。

(2)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性。

(3)写出两条你所了解的国家为实现教育公平采取的举措。

 

(1)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意识。提高贫困人口的教育水平,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扶贫开发。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奋进,要帮助贫困人口树立远大志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拒绝等靠要。③意识具有目的性。只有扶志和扶智,才能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实现扶贫的目的,防止返贫。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扶志和扶智”有利于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不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又不消极等待,更好地实现扶贫目标。(每点3分) (2)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可以提高贫困地区人口受教育水平和科技水平,为精准脱贫插上智慧和技术的翅膀。②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精准扶贫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其他比如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等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每点5分) (3)主要是考查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和了解,只要写出与教育公平有关的政策措施即可。比如国家助学金体系、教育的城乡交流和对口支援、贫困地区的营养午餐计划、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措施、大学生支教等。 【解析】 本题命题透析本题以围绕教育扶贫为情景,综合考查辩证唯物论,教育在文化传承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的是意识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教育在文化传承的作用,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相关知识。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观点的合理性,属于原因类试题。学生作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论述。首先,可以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角度进行分析,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性,属于意义类试题。学生作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论述。本题主要从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等角度进行思考,并结合材料展开分析说明即可,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3)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写出两条国家为实现教育公平采取的举措,属于措施类试题。本题主要是考查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和了解, 学生作答本题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只要写出与教育公平有关的政策措施即可。比如国家助学金体系、教育的城乡交流和对口支援、贫困地区的营养午餐计划、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措施、大学生支教等角度进行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9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满1000天,已召开27次会议,审议了162份文件。“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改革不断释放的红利,正悄然影响着你我的生活。

材料一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16年要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一系列医改举措正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16年5月,贵州省排调镇排晒村村民李安彬13岁的儿子患上了“肾病综合征”。9月,帮扶干部杨再烨主动联系李安彬,帮助他进行大病救助的报销,住院总金额为76291元,救助后个人支付金额仅为8466元,救助比例80%。李安彬的经历是经济发展溢出效应的一个缩影,在中国,从每个人身上都能读出一个真实的民生状况,都能读出一个真实的中国经济。

材料二  我们正在享受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一大波红利。作为改革的“先手棋”,2016年简政放权的力度比往年更是只增不减。政府转型离不开简政放权,行政审批改革是突破口。有了行政许可,就有了权力寻租的空间,也就有了公职人员“变质”的可能。通过减少审批事项,不仅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还把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同时,在制约政府的权力,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建立公信力等方面起到正向推动作用。

(1)结合材料一,从“劳动者、分配、财政”的角度简要分析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全覆盖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转型离不开简政放权,行政审批改革是突破口”的依据。

 

查看答案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秋时孔子曾在泗水弦歌讲学,而朱熹写此诗时泗水已被金人占领,不可能去游春,是虚构想象之作。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对此诗理解正确的是

①“万紫千红”皆着“我(诗人)”之特点,是想象产生的

②诗人之想象与泗水之春风因孔学而产生了某种联系

③某种联系因诗人不渝的追求而不受外在条件变化的影响

④即使时间、地点的转换“我(诗人)”也期盼“万紫千红”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在一场题为“礼乐双修与走出半人时代”的讲座中指出,现代人的很多习惯是有失礼仪的。别以为向他人介绍妻子为“夫人”、“爱人”就是文雅的表现,其实称“夫人”有自大的嫌疑,“爱人”是情人的意思。“老公”一词,在古代是太监的意思,称呼丈夫应称为“外子”。对此,一些专家指出,同一对象称呼很多,而且不同的称呼也应因时而变,其内涵也有所不同,不应固守传统不变。这体现了:

A. 人们对同一个事物不可能有相同的认识

B.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 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个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异性

D.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查看答案

在当前流动社会的影响下,广大农村的留守儿童成为精神孤独的长跑者,他们有很多困惑,却没人可以交流;他们渴望亲情,却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忍受着与其年龄极不相符的孤单、无助。要让更多阳光照进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应该

发展农村经济,满足留守儿童的物质需求

提高社会关注度,开展爱心陪伴关护活动

发展农村教育,提高留守儿童文化修养  

加强亲子沟通,及时疏导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由人民日报社组织编写的《习近平用典》对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引用的典故追根溯源,又对其现实意义进行解读,从文化角度阐述和传播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这表明:

①传统思想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③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