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老农民》展示了8亿中国农民的生活变迁,作家高满堂为了创作《老农民》走了六个省份,采访了曾经的工作组组长、人民公社社长等200人;通读《乡土中国》、《暴风骤雨》、《创业史》……他秉承现实主义之笔,把共和国60年农民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的波折、迂回、疼痛、沉重,把历史的光亮、人民的光彩,都浓缩在了黄河岸边的“麦香村”。这给我们进行文化创作的启示是( ) ①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条件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从群众生活中汲取营养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农村题材文学创造经验 ④坚持文化创作的社会主义方向,发挥先进文化导向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品尝一下咖啡,对咖啡的依恋也不妨碍我们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 )
A. 相互尊重、日渐趋同 B. 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
C. 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D. 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听到的是京腔京韵的郭德纲相声,看到的却是卡通人物在说学逗唱;看到的是原汁原味的生旦净末丑的表演,听到的却是流行歌曲的韵律。借助Flash等现代化手段,传统戏剧也逐渐的被“80后”甚至“90后”、“00后”所喜欢。传统戏曲的这一个“漂亮转身”启示我们
①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因素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③大众传媒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筷子上方下圆的造型体现了天圆地方的朴素宇宙观,也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吃”文化。筷子制作要求:“一曰直,二曰齐,三曰和”,蕴含了中国传统为人处事道理:“多一个人多双筷子” 体现出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中国筷子流传到日本后,日本把筷子誉为国粹,还专门为他成立了一个节日——筷子节。由此看出
①筷子上方下圆的外观造型世代相传至今,显示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筷子要求中的“齐”与“和”分别体现了“团结统一”和“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③中国特色的“吃”文化体现出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彼此独立,没必要进行交流
④日本专门为筷子成立节日,说明对传统文化极其重视,这种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很多文字专家指出,欧洲各国媒体发出的报道不夹带他国文字,因为他们认为使用本国文字就能够把要说的话表达清楚。中国的媒体却出现很多的诸如悄然入校的TQC现象,还有“CCTV”这样的现象,这不好。这种观点是在呼吁国内媒体
A. 需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B. 需要做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
C. 需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D. 需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易经》把“六”定位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每逢重阳佳节,很多单位组织和社区敬老活动。这表明
①透过传统节日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
②民族节日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应积极保护
③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④传统习俗有助于培育文明风尚
A. 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