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是审美主体对客体产生的美的感受与体验。人们对美的感受能力是不同的。罗丹有一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下列阐释正确的是
A. 客体是否具有美的属性取决于主体的审美观念
B. 客体是否使主体产生美感取决于主体的审美标准
C. 主体美感的产生取决于客体是否具有美的属性
D. 主体审美观念影响其对客体之美的发现与评价
(题文)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播出后,引起社会的较大反响。除了戏骨们的演技备受好评之外,该剧的台词也十分的犀利讽刺。但是细心观众发现有些台词是表述错误的,请选出你认为表述错误的台词
①李达康:“推动文化创新必须尊重文化多样性,因为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陈清泉:“我们好多的同志对外来文化还存在着偏见,既然尊重文化多样性,那就要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嘛。”
③祁同伟:“什么是爱国,爱国主义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
④高育良:“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但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还应该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作品。史诗是人民创造的,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这说明
①反映国家和民族命运是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
②揭示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追求
③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
④文艺创作应遵循自身规律,发掘本民族优秀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党的十九大决定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截止到2018年2月25日,全国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员会己全部完成组建。这一改革的意义在于
A. 有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保障法律有效实施
B. 改进党内监督机制,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C. 加强对人大的监督,提高人大工作水平
D. 完善对公权力监督,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十九大报告重新定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变化,反映的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阶段的提高,是对社会变迁的把握,但归根到底是对人民向往的回应。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①与时俱进,坚持科学执政
②坚持正确价值取向,切实满足公民各种需求
③通过理论创新,确立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④牢记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题文)2017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学习时强调,要加强贫困村两委(注:村两委指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建设,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强调“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是基于
A. 村两委是基层群众自治机关,要发挥引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作用
B. 作为脱贫攻坚举措的实践者,村两委是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C. 村两委是扶贫脱贫工作的关键,承担着农村脱贫致富的责任
D. 创新村两委的组织形式,能够调动村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