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2018年5月7日上午,第七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暨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正式开幕,养老服务业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备受重视。国务院《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0年我国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这将
①减少政府财政赤字,由社会力量代替政府部分职能
②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提高养老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③弥补公共服务短板,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④推动养老服务改革,保障养老服务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居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耦合点,释放出以党的自我革命带动国家治理体系深度变革和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强烈信号,给全党全国人民以坚定信心。看到反腐巨大成效的同时,也应当清醒认识到,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形成不敢腐只是反腐第一步,要实现不能腐、不愿腐尚需长远的战略谋划、严密的制度体系和完备的法治保障。实践证明,惩治是最好的预防,制度是最大的保障。只有集中全党力量,形成高压态势,通过严厉惩治,才能形成巨大的震慑效果,有效预防腐败;也只有加快建立制度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重建政治生态,建设廉洁政治。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知识分析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何科学合理调整个税是我国经济生活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句“将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引来广泛关注。个税起征点的提升,有利于直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有利于间接增加对劳动者的激励,提升就业率;无疑有助于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让个税真正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
但值得重申的是,个税起征点并非提得越高越好,而应在公平与效率的最优处下刀。一方面,需要平衡国家财政与个人财富的比例,因为国家财政是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居民收入水平科学理性确定,让实际经济福利向中低收入者倾斜。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个税起征点提升的原因及如何实现国家财政与个人财富之间的平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盼环保、求生态的强烈愿望,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制度体系。全国人大常委会2017年6月27日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并于2018年1月1日施行。根据中央有关部署,国务院陆续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从环保部公开约谈,到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再到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瞥查,一系列环保重拳出击,一系列举措抓铁有痕,生态环保执法监管力度空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绿色发展观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大会首次把“美丽”写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
材料二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体制,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建立绿色生产,企业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改变生产模式,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实现绿色生产;在创造利润、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消费者和环境的责任。建立绿色消费,消费者要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要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活动,增强人们的绿色意识;要有环保素养,积极主动检举和依法控告危害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企业和消费者应怎样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题文)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随着年龄增长和外界环境变化,人的性格还是会发生一些改变。中国台湾学者近期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退休后,男女的性格特质可能发生互换,老年女性变得更加独立,老年男性则选择回归家庭。这一研究结果表明( )
①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
②矛盾的普遍性中包含着特殊性
③矛盾具有同一性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社会最大的悲剧不是恶的横行,而是善的沉没。如果大家都对善举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既无向善之念,更无行善之举,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恶压倒善”。这告诉我们
①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人们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
②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为善”的前提
③投身实践服务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④“善”“恶”的价值判断要以相关的价值选择为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