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10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正式施行。国歌法对应当奏唱国歌的场合、礼仪规范等作出规定,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唱国歌、爱国歌。法律还对侮辱国歌等行为作出处罚规定。国歌法的制定和施行有利于
①提升公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意识
②增强国歌奏唱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进一步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灾难面前,以人为本,生命至上。”震后不到24小时,四川便搭建起覆盖陆路和空中、多部门密切协作、政府和社会合力参与的“生命转移网”,累计转移群众6万余名。“灾害面前,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彰显了
①我国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保障
②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③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④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在我国,之所以能够依靠人民刨造历史伟业,其根本原因是
A.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B. 国家与公民利益是一致的
C. 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政治生活之中
D. 人民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主体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从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孕育而来的,时间的积累增添了它的厚度,但并未将它与当下隔绝开来。《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我在故宫修文物》等引发的古诗词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承续,正在成为时代的共识。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和冷门学科,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共课,这将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此有人提出两种观点,第一种:我们要保留传统文化、传统习俗里面具有生命力的内容,传统文化进课堂有利于增进学生的文学修养;第二种:传统文化毕竟是过去的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市场不相适应的内容日益突显,因此不必过多强调继承传统文化,而更应该注重文化的创新。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你是否认同上述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的知识,分析如何运用传统文化指导当前社会发展。
(3)作为青年学生,请以“中华文化”为主题,设计两种活动,并简要说明活动的目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17年5月,由环保部牵头成立的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山西等七省、直辖市开展环境保护督察,8月完成督察反馈。七省、直辖市根据反馈意见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并于2017年12月18日对外公布。整改措施主要包括打好大气、水、土壤环境治理攻坚战,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进生态环保体制机制改革等内容。整改方还细化明确了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目标、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基本做到了可检查、可考核、可问责。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对移交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调查问责结果进行审核,并适时组织公开。同时持续督促地方利用省级电视台、省级党报省级人民政府网站为载体,公开督察整改工作信息。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央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对地方政府工作的积极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各种要素在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因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近十年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减速,潜在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的新方位,需要实现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数量的增长,转向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有专家指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需要做好以下工作:进一步实质性放宽要素市场准入,深化行政性垄断问题依然突出领域的改革;适应高质量、高效率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加快劳动力数量红利到质量红利的转换;解决各个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补充供给短板。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阐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必要性并说明该专家的观点对国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