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进一步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有专家提出,发展绿色经济需充分发挥消费税在环保方面的作用。国家通过对企业提高资源消耗类商品的消费税来引导消费者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若不考虑其他因素,消费税提高,对资源消耗类商品和其替代品需求量的影响曲线分别是(注:P为该商品本身的价格,Q为需求量,d1为消耗类商品在消费税提高后的曲线,d2为其替代品在消费税提高后的曲线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017年6月下旬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持续高温天气,这使得K商品的需求量呈现阶段性提升。去年K商品的市场价格为4500元,今年上涨了10%;生产K商品的某家企业G于今年提高劳动生产率20%。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小张计划购买K商品来抵御高温天气,其一家6月的收入为:小张正常工资5200元,本月高温津贴(高温天气下劳动消耗补贴)130元;父亲(原国企工作)退休工资3500元,房租收入1800元。小张一家按劳分配所取得的收入在6月底购买K商品后还剩多少钱
A. 3750元 B. 1205元 C. 380元 D. 1075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案发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隆重的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1万多人汇聚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缅怀为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再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左权、赵登禹、张自忠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抗战精神始终支持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前,众多学校开展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国革命传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的教育活动。例如:对青少年进行抗战精神的教育,使他们明白,抗战精神不断丰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国革命传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的教育活动密不可分,请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我校即将开展弘扬民族精神主题班会活动。请列举两个民族精神,概括其主旨,作为主题班会的标语(例:井冈山精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次重要会议。
材料一 大会一致同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新时代党的行动指南。大会要求全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一种理论,唯有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一种思想,唯有引领时代,方显磅礴伟力。”
材料二 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成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聚集起全党全国人民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对“一种理论,唯有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一种思想,唯有引领时代,方显磅礴伟力。”的认识。
(2)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引领中国新发展的重大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倡议”: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我们应该坚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理念,让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交相辉映,编织出斑斓绚丽的图画,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共同抵制妨碍人类心灵互动的观念纰缪,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知识,说明国际社会应如何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
2017年8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号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
①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③是塞罕坝人独特的精神财富
④能够转化为民族振兴的强大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