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实现生态“高颜值”、发展“高素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实现生态“高颜值”、发展“高素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科技创新,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简述在经济增长速度相同的条件下,经济发展质量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

(2)结合材料,分析如何发挥科技的作用,推动生产者和消费者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建设多丽中国。

 

(1)经济发展质量越高,环境污染程度越小;经济发展质量越低,环境污染程度越大。(“正相关”) (2)生产者:发挥科技对生产要素的作用,推动生产者素质提高、环保意识增强;推动科技应用和科学管理、产业转型升经,促进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节能减排。(若从工业、农业两方面分别回答,亦可酌情给分。) 消费者:发挥科技对消费者的导向作用,推动消费者增强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意识;形成简约适度,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污染。 【解析】 此题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背景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考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相关知识。 (1)此题考查调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问没有直接限定经济生活的知识范围,考生作答时要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依据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作答。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考查方向考生可以作如下解答:一般而言,经济发展质量与环境污染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①当经济发展质量较低时,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大,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污染程度高。②当经济发展质量提高时,逐渐摆脱高能耗的增长模式,环境问题得到重视改善,污染程度较低。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2)此题考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相关知识。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如何发挥科技的作用,推动生产者和消费者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建设多丽中国。从知识范围看,属于无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首先要依据材料判定考查的知识范围;从设问的指向性看,属于措施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生产者:发挥发挥科技对生产要素的作用。推动生产者素质提高、环保意识增强;推动科技应用和科学管理、产业转型升经,促进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节能减排。消费者:发挥科技对币费者的导向作用,推动消费者增强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意识;形成简约适度,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污染。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红色文化之旅”把我们带回那峥嵘岁月:南湖红船的初心、南昌城头的枪声、古田会议的光芒、长征途中的艰辛、延河水里的深情、太行山上的号角、西柏坡上的明灯……回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光辉历程,可以感悟出

①革命的成功需要量的不断积累

②正确的意识决定了革命的进程

③革命的成功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④经历曲折是革命成功的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一2035年)》的批复指出,建设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北京市的规划发展建设要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把握好“都”与“城”、“舍”与“得”等关系,着力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疏解非首都功能。要落实这些要求,应该:

①加强京津冀整体建设,服务于北京城市发展

②抓住首都功能这一关键部分,推动北京发展

③强化城市各种功能,推动首都建设全面发展

④遵循系统的有序性,促进首都内部结构优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属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强调讲政德是因为(

A. 政德决定社会道德建设的性质

B. 政德能够解决社会关注的问题

C. 政德引领社会道德建设的方向

D. 政德需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

 

查看答案

(题文)20177月,中国在南海试开采新型能源可燃冰获得的成功,有望改变全球能源供应格局,推动全球能源革命;20179月,借助中国发射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中国与奥地利科学家成功进行了世界首次洲际量子保密视频通话。这表明

A. 实践能够使人类的美好追求变成现实

B. 科学研究可以改变现实世界联系的客观牲

C. 先进的工具是科学研究成功的前提条件

D.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研成功的可靠保证

 

查看答案

孩童学的第一首诗,不是“曲项向天歌”,就是“床前明月光”。中国特有的格律诗词飘逸浑雄、沉深博大,抒情言志、笞恶鞭疾,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无数的千古绝唱,体现了中华文化之大美。它源于先秦,盛于唐宋,成为中国文学群山之高峰。而明清之后特别是“五四”以后白话诗和欧化诗盛行,中国格律诗词衰微,已鲜有可传世之作,有学者对此深感忧虑。这一忧虑

①表达了中华诗词创新须保持民族文化特质的愿望

②蕴涵了对中华诗词发展应排除外来文化影响的情感

③道出了后人对中华传统诗词高峰难以逾越的感慨

④反映了推动中华传统诗词走向复兴的主动思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