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人们用“大数据”来描述和定义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大数据”理念为我们看待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即决策行为将日益基于数据分析做出,而不是像过去更多凭借经验和直觉做出。这表明
①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④要坚持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题文)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这两种观点
①都回答了世界的本原问题
②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③体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④前者是辩证唯物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①主客观条件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太空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旨在更细致地揭示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该研究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医学科技的探索不局限于地球表面,也能在太空中开展,这表明
A. 人类意识来源于客观对象,它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B.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
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条件
D. 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才能促成认识的发展
截至2017年3月6日,我国共发射15颗风云气象卫星,为防御气象灾害提供有力保障。风云气象卫星发射以来对登陆的200多个台风都进行了有效预报,路径误差保持在70公里之内;24小时之内的气象预报准确率提高到87%。这说明
①气象卫星数量增加,必然使人类防御灾害能力实现飞跃
②气象预报手段的不断完善,深化人们对气象规律的认识
③气象卫星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改变天气变化的无序性
④气象预报既体现世界具有可知性,又体现认识的有限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为了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教育部要求,将大中小学教材“8年抗战”修改为“14年抗战”。这一修改 ( )
①体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因时而变的
②反映出对历史的判断会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③坚持了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存在的抗战历史实际
④反映出对复杂历史问题的正确认识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