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央视大型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中可看到,茶叶、丝绸伴随着中国口音旅行到全世界,而远方的特产来到中国的同时也把海外乡音带进汉语词典;阿拉伯神话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中国的电影海报也张贴在外国电影院里……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②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③中外文化经过交流、借鉴,逐渐趋同
④央视大型数据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017年10月,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播专场在陌陌直播、斗鱼直播等互联网直播平台开启。核雕项目传承人马宁、古彩戏法传承人田学明、口技项目传承人方浩然等非遗大师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一时间在互联网上“圈粉无数”,令被誉为国粹之美、非遗之妙、民乐之雅的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收获了关注量和口碑的双赢。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播专场获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①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②拓展传统文化市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创新了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葳蕤”怎么读?“搴芳”什么意思?不仅那些习惯了键盘书写、提笔忘字的人两眼茫然,很多文学素养较高的人也是报以苦笑。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社会实践不断变迁,有的传统文化面临传承断档的危机
④传统文化阻碍社会历史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从2017年9月份开始,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统一采用全新的“部编本”(由教育部直接编写),此次“部编本”教材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较之以前的人教版,小学古诗、文总数增加了55篇,增幅高达80%;初中古诗、文总篇数也提升至124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51.7%。对此某校学生议论纷纷,其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古诗、文可跨越时空,显示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
②古诗、文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文化的精髓
③通过古诗、文的学习可以领略到诗词的音韵之美
④学习古诗、文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首档全民参与的《中国诗词大会》电视综艺节目在2017年春节期间“意外”是红。从“关关雌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中国诗词大会》以其纵横捭阖的集纳吸引众多观众“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其实《中国诗词大会》走红并不意外,它的走红最重要的是唤起了人们深藏心中的诗意。
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变古诗词整体教育氛围——未来能减少孩子苦恼背书,能够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更能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下,知行合一践行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遥”,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熹,则弥足珍贵。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走红并不意外”。
(2)古诗文的学习应坚持“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请分析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
(3)假如你的学校也要举行一次中华诗词大会,请你为大会拟两条宣传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言简意赅。
(2017•山西二检)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享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201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
2016年6月、10月、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法总则草案进行了三次审议,并将草案在中国人大网站公布征求意见,两次将草案应送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有关部门、地方人大、法学教授、科研机构等征求意见,共收到15503人次提出的70227条意见。
2017年3月,民法总则草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结合材料,说明民法总则的编撰过程如何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