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
材料一 地处黄河滩区的河南省某县,以前深度贫困,而今,这里因大批能人带着技术、资金、管理经验返乡创业,成为了一片经济热土。全县崛起汽车零部件企业500多家,羽绒产品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框产业占全国50%以上市场份额……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该县有3367名能人返乡创业,涉及制造、绿色农业、电商等行业,带动3.28万名农民就地就业增收,盘活了农村土地、劳动力、闲置厂房等资源。在能人返乡创业的过程中,该县编制产业规划,为企业指明方向;组织相关培训和考察学习,助力企业突破管理、技术人才瓶颈;引进龙头企业,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加强与银行合作,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简化返乡创业登记方式,配套减税和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目前,该县正在为进一步改善交通、通信、物流等硬环境,提供优质子女教育、医疗卫生保障,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培育使用引进机制而努力,力争让回乡者舒心创业,让创业者安居乐业。
材料二 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我国各地本着“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展开了乡村有效治理的有益探索。广东某区把自治重心由村下移至村民小组,通过设立“村小组议事会”并赋予其决策权、监督权和议事权,有效激发和调动了村民自治的积极性;浙江某市独创“民主恳谈”、“参与式预算”等基层协商民主实践,广泛吸收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讨论、论证和协商,为干部与群众交流提供了制度化的平台,促进了乡村有效治理;针对“人情”、“关系”在乡村治理中对法律的冲击,某县正确定位“情、理、法”,深入乡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乡村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引导村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为充分发挥乡贤促进家乡发展的作用,许多村镇组建了乡贤参事会、联谊会,创造了“村支两委+乡贤会”形式,涵养了守望相助、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
(1)结合材料一和经济生活知识,概括能人返乡创业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并分析地方政府应如何保护好能人返乡创业的积极性。
(2)结合材料二和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各地乡村治理所做的探索对推进乡村有效治理的启示。
2017年12月31日,习近平主席发表2018年新年贺词,以“天道酬勤,日新月异”高度概括地描述了2017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及其原因,并感慨于千千万万普通人“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的“最伟大”,得出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结论。对此的正确理解是:
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人民的勤劳勇敢精神是社会进步的源泉
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民勇于和勤于实践国家才能欣欣向荣
③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创造出价值是每个人获得幸福感的基础
④实践是个人与社会统一的基础,在实践中无私奋斗方可获得真正幸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题文)(重庆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综政治试题)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争频繁,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他发现北方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于是,他决定向他们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很快,赵国便拥有了一支强大的骑兵,并凭此终成当时为数不多的强国之一。赵武灵王变革图强成功得益于他:
①有效解决了制约国家发展的主要矛盾 ②正确把握了国家发展中的内外部联系
③分清了国家发展中的主流和支流问题 ④实现了国家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党的这一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作为国家指导思想载入了宪法。此举的意义在于()
①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完善我国的法律上层建筑以更好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
④通过写入宪法去检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题文)中国和西方国家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对比
中国 | 西方国家 |
讲究“将心比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作共赢、计利当计天下利。 | 信奉人性自私、权利制衡、利益博弈,宣扬文明冲突、历史终结论、“修昔底德陷阱”论 |
对表中信息的正确认识是:
①中国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传承了崇德向善的中华文化基因
②西方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经济政治根源
③中国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体现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征
④西方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印证了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下面漫画所反映的我国现实社会现象
①是伴随经济全球化出现的正常文化现象
②是文化创新偏离了正确方向的一种表现
③直观地体现了文化在交流中借鉴、融合
④折射出了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必要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