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时代,有人认为,大数据已成为微时代的伟大生产力,将释放出巨大的价值;也有人认为大数据会威胁到知识产权、隐私保护,甚至已经有人提出要警惕“数据暴政”。人们对“大数据”有不同的认识,是因为
A. 人们对于大数据的认识受到立场、方法、知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
B. 大数据是复杂的、变化的,人们无法把握其本质
C. 大数据对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D.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且往往是与谬误相伴而行的
“司汤达曾经把小说定义为沿着公路移动的一面镜子,这话听起来很有意思,却不够完整:这是一面‘扭曲’的镜子。”彼得·盖伊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物质决定意识,文学作品应逼真地反映现实
③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④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积极因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古代哲学家用诗词标榜自己所从属的哲学阵营,当代歌手的歌词中也蕴含着哲学思想。以下歌词中与孟子的“心之官(官:官能,作用)则思”的观点具有不同的哲学倾向的是
①真心祈祷,天佑中华,愿你平安昌盛生生不息啊(《天佑中华》)
②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我的歌声里》)
③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国际歌》)
④我们还能不能再见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求佛》)
A. ②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③
近年来,各地竞相建造地区或世界“第一高楼”。有人认为,“第一高楼”是城市的地标建筑,可以改善城市形象,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也有人认为,脱离本地实际热衷于盖“第一高楼”,暴露了追求“政绩工程”的思维陋习,是地方经济的隐患。从哲学角度看,材料说明
A. 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B.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并指导人们的行动
D. 对同一确定对象,可以存在不同的正确认识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节目。在过去十多年间,该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00多位“感动中国”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因此该节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此项活动开展的意义在于
①发挥道德模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榜样作用
②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③弘扬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传递正能量,使其成为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济源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发源地,济源把6月11日定为“愚公移山精神纪念日”。愚公移山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发图强、砥砺前行。可见,愚公移山精神
①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②包含着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内涵
③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是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