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2月13日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2月13日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国家公祭仪式中发表讲话指出,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凝聚起血战到底的顽强斗志。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

传承家国情怀,凝聚复兴力量。只有人人满怀爱国情怀,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我们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就是张扬以牺牲和奉献为核心的爱国情怀。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和死难同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伟大中国梦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

(1)结合材料,运用“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胜利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传承家国情怀的依据。

(3)请就学校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提两条建议。

 

(1)①中华民族具有团结统一精神。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正是这种团结统一精神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不能得逞。②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精神。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打败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③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人民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凝聚起血战到底的顽强斗志。 (2)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传承家国情怀,凝聚复兴力量,能够凝聚伟大的民族精神,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②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传承家国情怀,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人人满怀爱国情怀,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 (3)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精神主题班会活动;开展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只要写出2条,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解析】 本题以我国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背景,组织三个设问,检测学生对不同模块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设问对知识限定明确,第一问难度较大,第二问难度不大,第三问较为简单。 本题第一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胜利中的作用。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掌握,属于中观切口的原因类主观题。设问明确了知识范围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按照总分的逻辑顺序,首先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分析其作用: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的作用,然后总述:是推动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第二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传承家国情怀的依据。考查学生对意识能动作用的掌握,属于小切口深分析的主观题。首先明确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对认识世界的作用和对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对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然后即可材料:“只有人人满怀爱国情怀,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其哲学依据是人的意识可以能动的认识世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伟大中国梦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其哲学依据是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传承家国情怀,凝聚复兴力量”,其哲学依据是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最后结合材料展开分析即可。 第三问,就学校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提两条建议。要求提的建议是如何做,属于措施类建议,具体内容是爱国主义精神,所以提的建议不能偏离爱国主义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月24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年会上,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共同促进全球经济繁荣稳定》为题发表致辞指出,面对气候变化、技术进步双刃剑和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我们应当跳出局限性,加强战略思维,增进相互谅解、包容、信任,更加理性务实地进行合作,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构建相五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有这样才能走向繁荣的彼岸。

结合材料,运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技创新进一步提高了中国高铁在国际的地位、增强中国铁路的核心竞争力。如今,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2万公里,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65%以上,成为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中国已迈向了世界铁路强国,中国铁路也与老挝、泰国、印尼等国建立了铁路合作项目,输出中国技术和中国方案,创新发展让“高铁红利”辐射世界。同时,中国铁路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借助中欧班列等国际通道走出去,从非洲到欧洲再到美洲,持续给沿线国家带来经济繁荣。

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高铁快速发展有何经济意义?我国高铁如何加快“走出去”步伐?

 

查看答案

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从“人定胜天”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我们期盼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的变化依据是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表明

①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联系是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重视量的积累

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题文)“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这首脍炙人口的诗,饱含着深刻的哲理。下列选项与其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①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