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实验中学部分学生参与撰写的“模拟提案”﹣﹣《关于公共文体设施的有效利用的提案》交由全国政协委员提交至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讨论。这体现了中学生( )
①行使政治权利,参与民主管理
②提升责任意识,积极建言献策
③参与社会管理,体验协商民主
④履行政治义务,维护国家利益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人们可以在微信上发表自己的言论、图片甚至小视频,传递信息、即时互动。微信在汇聚民众智慧的同时,也可能成为谣言散布的途径。公民在微信上
①可以自由的发表各种言论
②可以扩大生活中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③有言论自由的权利
④有表达的自由也需承担表达的责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文)党的十九大指出:“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要求公民
①增强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
②营造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法治环境
③遵循宪法和法律的法治准则
④贯彻严格执法的法治精神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①④
是我国的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A. 民主集中制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人民民主专政
D. 中国共产党
2018年3月5日至3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工人、农 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特别行政区、归国华侨、农民工等各方面的2980名人大代表集聚一堂,共商国是。这充分体现了在我国
A. 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B. 人民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C. 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的管理
D. 人民民主具有物质保障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礼法结合、德法共治是中华制度文明的精髓。新时代要实现“法安天下”,必须坚持不懈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由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群众性的普法宣传设施设备、关于法治宣传教育的制度规范等构成的,能够体现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有利于法律实施的一种文化现象。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提高公民法治素养、培养全民法治信仰的基础性工作。各地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法治文化建设的决策,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积极探索具有不同特色的途径。有的汲取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弘扬家国相通的大局观、礼法结合的秩序观、情理法融合的正义观,让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有的通过宪法宣誓制度、法治广场、宪法大道、组织青少年参观法庭旁听案件审理等,推动宪法至上、法治理念深入人心,让法治成为全社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要多管齐下,努力营造一种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提升全社会的法治观念。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各地的探索对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启示。
(2)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说明各地在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是怎样做的。
(3)礼法结合、德法共治是中华制度文明的精髓。请为实现法治与德治的统一设计两条宣传标语。(每条字数限制在20个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