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传统文化意义上,“家”与“国”从来都是一体,不可分割。从《礼记•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负大任,从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舍生赴死,从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迈义气……展开古诗文的浩瀚长卷,我们读到的满是家与国的一体、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构共振。家国一体的思想( )
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共同的要求和不变的内涵
②植根于我们的文化传统,反映了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③在时代相传中生生不息,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④是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的具体表现。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 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被评为“不灭的蜡烛、不倒的脊梁”的感动中国人物莫振高,在广西都安高中任教三十多年,埋头苦干,用微薄的工资资助了300名贫困生,并筹集3000多万元善款,帮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这对我们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启示是
①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积极传播文明风尚
②提高辨别文化眼力,坚决取缔落后文化
③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夯实民族振兴基石
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习近平在讲话中多次引经据典,如“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等。下列说法和上述精神内涵相吻合的是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③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④吴越同舟、众心成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文)英雄之所以能携带着永不褪色的风采与情怀,在于他们身上有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从未间断的浩然正气--为了国家统一、人民幸福,不惜舍身成仁、捐躯赴义。这一浩然正气
①彰显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性
②是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的精神支柱
③蕴含着中华各族人民的价值追求
④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公民在政治参与时,根据法律、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把握自己的行为。在基层民主自治过程之中,在重大公共决策的征求意见之中、在各种竞争性选举之中,都能看到公民理性行为。不断拓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如听证会、政务公开、开门立法、社会公示、群众评议、政风行风热线等。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努力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政策取向。
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不断拓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途径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