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 多元的魅力。
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材料一 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 2014”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
材料二 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
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 “法”字古代写作“灋”。“灋”从“廌” (zhi),“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灋”从“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
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 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为此“灋”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廌”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惩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处理好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关系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上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并希望得到回报。假如中国人愿意的话,他们的国家是最强大的国家。但他们希望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这表明中华民族是的民族
A. 自强不息
B. 团结统一
C. 勤劳勇敢
D. 爱好和平
梦想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国家需要价值导航。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的相互激荡,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冲击,我们应
①发挥中华文化这一“主心骨”作用
②更高的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
③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当前,我国文化生产力、文化软实力相对较弱。有文化学者指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精神在西方价值观、“文化大革命”打倒一切等的冲击、质疑下没有得到坚守和弘扬。这启示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
①增强民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②坚决抵制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③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④避免“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