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
经过近四十年的快速增长,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农业农村现代化始终是短板和薄弱环节,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农民驾驭现代市场经济的能力不足等因素严重制约农村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个长期的过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总体要求。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乡村振兴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并就政府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具体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重视农村的扶贫开发问题,不断出台各项政策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材料一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许多新矛盾新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一是有效供给跟不上,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现象没有得到明显改观,导致农产品供给出现结构性失衡;二是绿色生产跟不上,不合理的供给结构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三是新的动能跟不上,农民增收传统动力有所减弱。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材料二某地区精准扶贫所需财政资金相对充裕。该地区精准扶贫中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8000万,但财政实际只投入6500万;该地区农民家庭成员上学和看病等民生需要开支3000元(财政有能力给予适当补助),但农民实际只得到2500元。
(1)结合材料一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上述问题对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针对该地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说明财政应如何发挥作用予以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三农”工作方向,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贯穿始终,确保农民增收的目标一以贯之、农村改革的市场导向始终不变。下列做法不属于该要求的是
A. 优化产业产品结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B.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C. 完善工农互惠、以农促工的新型工农关系
D. 尊重基层创造,营造改革良好氛围
2016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其中降成本是指通过简政放权、降税减费等手段,帮助企业降低各类生产成本。下列发生作用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A. 全面实现营改增——减轻企业负担——增加企业利润
B. 调低工商业电价——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C. 降低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减轻商户负担——激发商户活力
D. 提高出口退税率——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
有关统计表明,我国中央财政集中了全国50%以上的财政收入,但支出只占全国的20%左右。在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被迫向出售土地寻求财源,形成了严重的土地财政依赖症。解决上述问题应:
①充分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②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
③加大中央转移支付力度,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④统筹配置财政资源,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中提出“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下列理解不完全正确的是:()
①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质量和效益上来,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新体系。
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拫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