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排污收费制度曾是国家控制污染的一项环境政策,也是筹集工业污染治理资金的主要渠道,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形势日益严峻,这一制度逐渐显露出执法刚性不足、征收标准和效率较低,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党中央的总体部署,国务院部署财政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吸收有关部门、各省级人民政府、行业组织和多方专家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反复研究西就该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草案)》。该草案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之后,第一部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税法法律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于2016年1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环境保护税法》的正式实施,使排污费制度成为历史,环保税法遵循将排污费制度向环保税制度平稳转移原则,主要表现将排污费的缴纳人作为环保税的纳税人;该法确立了多排多征、高危多征、少排少征的减排激励机制;确立了“企业申报、税法征款、环保协作、信息共享”的税收征管模式,形成合力强化企业治污减排责任,完善我国绿色税制体系;预算法规定,税收收入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统筹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原来由排污费安排的支出纳入同级别财政预算,将按照力度不减的原则予以充分保障。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实施环境保护“费改税”。

(2)结合材料说明《环境保护税法》的出台过程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①排污费的制度缺陷不能适应严峻的环境形势,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费改税势在必行。②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环保意识,强化企业治污减排责任,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③有利于规范政府分配秩序,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强化预算结束,构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绿色税制体系。④有利于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形成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⑤有利于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优化环境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2)①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坚持依法执政,领导环保税法的制定,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开展。③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党的主张制定环境税法草案,在民主集中制原则指导下充分反映民意,保障人民当家做主。④环保税法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出台,使环保征税做到有法可依,这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前提。 【解析】 本题以国家实施环境保护“费改税”为背景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税收的特征和作用、市场与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所学的经济知识,设问指向国家为什么实施环境保护“费改税”,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思考分析。解答本题可以从税收的特征和作用、市场与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角度分析。 (2)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说明《环境保护税法》的出台过程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属于体现类试题。这类题目的形式一定是给出相关的情景材料,且一般包含着多层意思,设问一般是“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从逻辑思维形式讲,此类题属于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式主观题。解答此类题须先将材料分成若干层意思,把所学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答题时,应先写教材中的知识点,再采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明它体现了这一原理即可,即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按照上述原则,分别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等角度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会议指出,为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作用,需要对宪法作出适当的修改,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全会提出,宪法修改必须贯彻以下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确保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的原则,做到既顺应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又遵循宪法法律发展规律,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成性。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对宪法作出适当的修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意义。

 

查看答案

根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立法法》赋予的立法自治权,新疆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现已制定出台了地方性法规151件,现行有效的法规性决议、决定41件,以“科学立法”引领“人人守法”。由此可以看出

①立法自治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②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

③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由当地人大统一行使

④国家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是有机统一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2964名人大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对此正确的解读是

①宪法修正案的通过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宪法修正案获得通过说明全国人大代表具有立法权和表决权

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和法律地位

人大与监察委员会之间的关系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截止2017年7月底,全国新赋予地方立法权的273个市(自治州)中,已获批可以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有270个,占98.9%。其中有256个市(自治州)已制定并批准地方性法规437件。这

①强化了全国人大对地方政府的制约,防止其权力滥用

②有利于考虑我国区域间差异,提高各地立法的针对性

③表明了我国的各级人大都是立法机关,均享有立法权

④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是强化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重大决策部署。今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规定,新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同纪委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设立有利于

①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②整合反腐败的资源力量,扩大监察对象的范围

③通过行政系统内部监督,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④保证公职人员自觉接受公众监督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