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不错了,但是经过环环相加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它启示我们
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40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由此可见
A. 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 哲学都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今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D. 真正的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用语文教材为学生打好“中国底色”。2017年9月,我国新入学的中小学生迎来了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这是白话文兴起后,中国语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换血”。
在此之前,文言文已经历了在语文教材中的“变迁”。20世纪初,中国文化界发起白话文运动,文言文退出小学课堂,减少了在初中教材中的比例。新中国成立后,文言文比例又历经起伏。上世纪70年代末,文言文又开始以较大规模进入小学教材,而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比例曾上升至22%。
此次教材改版,换掉了约40%的课文,体现传统文化内容的古诗文比例大幅提升。较之以前的人教版,小学6个年级,古诗文有129篇,古诗文总数增幅高达80%。初中3个年级,古诗文总篇数也相应提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51.7%。
增加古诗文比例对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尤为重要,但语文教育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作用是要达到“立人”的目的。而当语文教育育人的作用得以最大化发挥,古诗文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也能最大化发挥,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强调语文教育的人文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才应是语文教育的内核。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相关知识,说明语文教材修订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在中小学教材中增加传统文化篇目?
(3)请写出两句包含辩证法思想的中国古诗文,并指出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1月31至12月3日,来自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齐聚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欣欣向荣的“密码”是什么?各国政党领导人探寻出了答案: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走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中国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每一步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引领;中共执政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代表人民群众利益;“打虎”“拍蝇”“猎狐”这种刀刃向内的魄力和勇气值得高度赞赏;中国不仅关心自身的发展,也具有担当精神,肩负起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时代使命。
习近平在对话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我们也要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解读中国产党执政“密码”并概括中国共产党执政对世界政治文明的贡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分享经济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业态,其主要强调所有权与使用权的相对分离,倡导共享利用,集约发展、灵活创新的理念;依托互联网技术,分享经济能够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弹性匹配,实现动态及时、精准高效的供需对接;强调消费使用与生产服务的深度融合,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发展模式。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参与分享经济活动总人数达6亿人,其中分享经济提供服务者人数约6000万人。
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分享经济仍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增速。另外,分享经济还呈现出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重塑就业形态、平台企业走向全球化布局和生态化扩张、包容性监管与协同治理模式形成等发展趋势。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分享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变人们生活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企业经营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企业应如何跟随分享经济的步伐加快自身发展?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68年来,新中国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创造都是数以亿计的建设者奋斗的结果。他们中有让中国“站起来”的奉献者,有让中国“富起来”的领头羊,有让中国迈向“强起来”的弄潮儿。从中我们深刻领会到
①人们以不同方式为国家创造价值,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②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决定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前途命运
③每一个建设者的不懈奋斗必将让国家发生历史性的飞跃
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