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进入新时代后,中央把振兴实体经济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这让实业从业者振奋。我们要...

进入新时代后,中央把振兴实体经济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这让实业从业者振奋。我们要真正把实体经济当作“压舱石”,加速转型升级,发展强而优的实业,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这需要

①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②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增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③营造优越的人才环境,为实体经济转型提供人才支撑

④以科技为引领,突出政府在实体经济转型中的主体地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B 【解析】 此题考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实现实体经济转型需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供人才支撑,故①③符合题意;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与增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没有必然联系,②错误;实体经济转型需要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④表述错误,排除。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截至201711月底,北京市属国企共有95家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进了非公有资本金额合计200.31亿元,市属国企实现营业收入11223亿元,同比增长20.1%;利润总额650.4亿元,同比增长38.8%,各项数据全面优于全国国企平均水平。北京市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有利于激发社会资本活力,彰显社会资本在促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②有利于实现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交叉持股,扩大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③有利于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发挥国有经济的主体作用

④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下表为2002~2017年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及相关数据(/)。为进一步释放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下列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A. 保持经济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购买力释放文化消费潜力

B. 保持经济增长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释放文化消费潜力增加文化产品消费

C.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居民收人差距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

D.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收入预期拥有更多的消费选择降低食品消费支出

 

查看答案

在第十三届全运会期间,吉祥物“津娃”和纪念邮票热销。下列图像中,能大致反映全运会前后这些商品价格变化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2018223日晚,这是“复兴号”动车开进古丝绸之路重镇兰州参加的首个春运。这引发了某校时事观察社同学们的兴趣,他们以“中国高铁的创新之路”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高铁发展之因)

200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1.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当前,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力度发展高速铁路。中国北车长春客车股份、唐山客车公司、南车青岛四方、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

(1)阅读材料,说明我国高铁的迅速发展的经济原因。

 

(高铁发展之路)

我国高铁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04年前是自主研发实验的技术积累期;2004-2008年间是实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的技术引进期;2009年后是全面自主创新期;2017年进入突破的关键阶段;6月26日,我国“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正式双向首发,时速可达350公里/时,是目前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动车组。

(2)结合材料,用“量质变的辩证关系”说明我国的“复兴号”是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高铁发展之福)

时事观察社的同学围绕“我国高铁‘走出去’造福于谁”展开讨论,其中有两种观点如下:

观点一:我国高铁“走出去”,不仅能带动装备和劳务出口,更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因此,我国高铁“走出去”是为实现我国的国家利益。

观点二:我国高铁“走出去”,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提供物质通道,为世界更多国家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因此,我国高铁“走出去”是为各国人民谋利益。

(3)请运用国家利益和我国外交政策的有关知识,综合评价上述观点。

 

查看答案

“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入法执行一段时间以来,行人和驾驶员对于具体如何实施“礼让行人”仍存在一些争议。

行人:部分司机斑马线前加一脚油门鸣着喇叭抢行,未能做到“礼让行人”。而且交管部门对于此类违法之举,执法与执罚都过于宽松。

驾驶员:个别行人“闯红灯”“抢黄灯”,肆意穿行斑马线。还有一些“低头族”在斑马线上慢吞吞过马路。这种情况下进行“礼让行人”,会造成交通拥堵。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从认识论角度,分析对于如何实施“礼让行人”产生争议的原因。

(2) 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如何营造礼让斑马线的良好氛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