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对诗中描写的少年的“愁情”与其所处的“环境”理解正确的是:
A. “愁情”对“环境”起决定作用
B. “愁情”是“环境”的载体
C. “愁情”是“环境”的主观映象
D. “愁情”是“环境”的复制
央视推出《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记者们分赴各地,采访包括城市白领、乡村农民、科研专家、企业工人在内的几千名各行各业的工作者,答案形形色色,这背后蕴含着一个普通中国人对于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等方方面面的感受和体会。材料说明
① 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标准 ② 幸福是人们主观感受的产物
③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④ 意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公园里,一位八旬老者为游人表演近景魔术,游客纷纷为他鼓掌喝彩。魔术表演以一种奇妙的艺术构思造成种种奇幻莫测的表演形象。关于魔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魔术表演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利用和改造
B. 魔术表演的神奇来自对客观物质条件的利用
C. 人们通过魔术制造的奇幻形象是不存在的
D. 魔术表演者的创造性思维是奇幻形象的来源
(题文)近来,一些英文媒体开始使用机器人报道体育比赛。这些机器人能直接阅读和分析数据,判断出哪些数据是关键信息,知道谁是今天赛场上的英雄,球队在什么时候开始反败为胜,比赛的高潮在哪,并以此选择报道角度和风格。“机器人记者”
①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 ②利用规律的结果
③人类思维的延伸 ④突破了客观条件的限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起,政府就组织专家对南水北调进行勘察和可行性研究,相继攻克了调水工程中的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目前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均接近尾期,北京与南阳“共饮一江水”即将变成现实。由此可见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②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是顺利开展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③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④人们能够创造条件摆脱规律的制约,造福人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农谚曰: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但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随时可生产反季节蔬菜。这说明
A. 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 规律既能被创造,也能被消灭
C. 科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