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1月起,上海小学数学教材现身英国课堂。近年来,中华文化教材输出、孔子学院以及诸多高校海外分校的建立,无不推动着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让他国了解和熟悉中国文明,理解中国的价值观,为我们在国际上得到理解与尊重打下基础。这
A. 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B. 彰显着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C. 反映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在国际上增强 D. 表明文化交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这是在央视春晚上演唱过的歌曲《六尺巷》。六尺巷的故事经过最原始的记载,并在现代的歌曲中成为创作母题,忍让、宽容的精神在世代传扬。可见
①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丰富现代人的精神世界
②只有优秀文化才能塑造人
③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个美丽的城市。”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主要表明()
①读书能提高人的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是书籍具有的特有功能
③读书能够促进精神力量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④积极参加阅读活动有利于塑造和培育健全的人格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近几年世界各地出现的“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这个观点肯定了
A.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B.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D. 文化教育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闭幕
②万达院线、中国电影等上市公司股票的价格不断上涨
③《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等制作精良的综艺节目热播
④随着《中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实施,百姓将会欣赏到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
A. ②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材料一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必将指引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二 马克思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勇攀思想高峰。他努力从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养料,在给友人的信中谈到,为了《资本论》的写作,“我一直在坟墓的边缘徘徊。因此,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
“我到梁家河毕竟好几年了,老乡对我不错,我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这是1974年习近平对知青雷平生说的一段话。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靠自己的苦干、实干作出了一番成绩,他带领干部、群众打坝、挖井、办缝纫社、办沼气……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
黄大年说:“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七年间,他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他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身科研,谱写了一首矢志创新的奋斗之歌。
(1)结合材料一,用哲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并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什么“必将指引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结合材料二,作为青年,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信仰”的理解,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