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以下事例与这种精神最相契合的是
A. 寸草春晖:助子求学,重病母亲三年织出《清明上河图》十字绣
B. 心比金坚:铭记战友深情厚谊,三十一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
C. 誓言无声:隐姓埋名三十年,献身于我国核潜艇研制的壮丽事业
D. 童史无欺:“油条哥”用放心油和一口锅支撑起食品安全的良心
“天眼之父”南仁东,扎根贵州铜仁山区几十年,主持“天眼”选址、立项和可行性研究,把国际同行认为的“痴人说梦”变成了现实。从南仁东身上我们看到( )
A. 团结统一精神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B. 爱好和平精神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C. 勤劳勇敢精神是鼓舞人民的旗帜 D. 自强不息精神创造出辉煌的成就
汉字能够表情达意,蕴含着我们老祖宗的深刻智慧,以及丰富的人生哲理(如图例)。这主要说明汉字
A. 文化内涵丰富,包含着许多中华文化的价值
B. 记载思想和语言,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C. 传承着人类文明,是人类文明开始的重要标志
D. 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中国的方言是“十里不同音”,据有关部门统计,由于受到地理阻隔、人口迁徙等因素的影响,各地方言有着不同的韵味。可见中华文化具有
A. 独特性 B. 区域性 C. 民族性 D. 包容性
我国文化中成就突出的天文、历算、医学,技艺高超的绘画、建筑、雕刻,令人陶醉的音乐、舞蹈、曲艺,众多的历史典籍和文学作品等,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表明
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②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
④中华文化是最具包容性的文化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青瓦出檐长,马头白粉墙”,这是传统徽派民居的特点写照。今天,新徽派建筑不仅保留了马头高昂、粉墙黛瓦的特色,同时又结合了现代的钢、大玻璃窗的设计元素,极富“徽风徽韵”,又充满现代气息。新徽派建筑说明了
A. 文化创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B. 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C.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根本途径 D.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