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作出多项部署,全年将为企业减税8000多亿元。从长远看,减轻企业税费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影响的传导路径是
①减少政府财政收入→国家加大国债发行力度→刺激投资,扩大供给
②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较大程度地激发市场活力→增加有效供给
③促进企业资金优化分配→延伸产业链→促进新技术、新产业发展
④防止前一环节偷税行为→有利于企业依法诚信纳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文)2018年4月,我国某居民有10万元人民币准备投资,时间为两年,他可以采用如下投资方式.甲方式:存人中国建设银行两年复利(第一期利息计人第二期本金)(年利率为1.75%);乙方式:存人中国建设银行两年期(利率为2.25%)丙方式:购买三年期国债(年利率为3.8%,满2年不满3年按3.29%计息,提前兑取需缴纳本金的1%手续费)。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甲方式的投资收益最大
B. 乙方式的投资收益最大
C. 丙方式的投资收益最大
D. 丙方式的投资收益高于甲乙方式的总和
材料一:今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分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健康的分享经济带来的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分享资源的人可以获得收益,利用资源的人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要,资源的高效利用意味着浪费减少,这给全社会都带来好处。
材料二: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各界反对全球化的思潮抬头,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经济论坛强劲发声:“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习近平的演讲不仅展现了中国积极的姿态,还阐述了中国方案:一要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二要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贏的合作模式;三要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四要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
(1)根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国家支持分享经济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知识,阐述中国应如何坚持和引领世界经济全球化。
(3)简要分析为何“不应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
材料一:面对不断压缩的利润空间,智能手机行业进入了一个极其艰难的处境:一份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品牌、功能种类、处理器性能成为当下影响人们购买手机的重要指标;价格实惠,品质较好的高性价比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的首选。而国内大部分厂商仅仅完成了手机的设计、制造、组装、销售与售后等环节,主要芯片等元件与操作系统仍然垄断在国外厂商的手中,而大打价格战更是令智能手机市场陷入泥潭。面对这样的行业大背景,智能手机厂商们也在挖空心思的想招出招,不求破局,只求生存,除了常规招式外,低俗营销炒作、互相诋毁谩骂、借手机炒高自家资本等众多新玩法也屡屡上演,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材料二:目前,我国存在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经济科技“两张皮”的现象。一方面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过于前沿,企业在当前用不上;另一方面国内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嗷嗷待哺”。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30%,先进国家这一指标为60%至70%。2016年是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必须致力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增加有效供给,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凤凰涅槃,加快新产业成长、化蛹成蝶。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为我国智能手机企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并从分配的角度说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
(题文)2016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已满15周年。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规定,WTO成员对华反倾销“替代国”做法应自此终止。然而,美国、日本、欧盟等少数世贸组织成员以“市场扭曲”“产能过剩”等为理由,却在履约问题上开始“耍赖”,决定继续沿用原有做法,拒绝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一行为( )
①显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②不利于全球经济实现尽快复苏,最终将会导致损人不利己
③说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仍然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
④是在为逃避WTO成员义务寻找借口,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文)2017年4月6日,北京市卫计委通报,本市新确诊两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一例于4月8日死亡,相关部门已采取防控措施。鉴于禽流感危及公共安全,市政府决定永久关闭主城区活禽交易市场,今后市场上只准销售已经定点屠宰处理、冷冻、熟食等家禽产品以满足市民消费需要。相关企业已开始调整生产经营。上述事例反映出的传导路径是
A. 政府运用法律手段调控——市民消费对象变化——市售商品结构变化——企业调整产品结构
B. 政府运用法律手段调控——企业调接产品结构——市售商品结构变化——市民消费对象变化
C. 政府运用行政手段调控——市民消费对象变化——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市售商品结构变化
D. 政府运用行政手段调控——市售商品结构变化——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市民消费对象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