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中国高铁成功的关键:第一、是世界的,立足全球化,利用先进成果引进技术而非闭门造车;第二、更是中国的,立足自主化,汇聚几十年功力底蕴,最终消化了引进的技术并能够创新,打造了自己的品牌;第三、最关键的是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各方的人力、物力、财力;第四、铁道部能让中国铁路捏成一个拳头,既拿到了技术又保住了市场,国内在手里,国外去开拓,是国家“一带一路”的先锋;第五、打造世界品牌,提高竞争力,依靠技术创新,打造世界”最快、最稳、最舒适”的高铁。第六、投资少,运营成本低,维护成本低,对环境破坏小,这是中国“高铁名片”被世界青睐的重要原因。
材料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来华旅游的国际友人,走近高铁高雅的车厢生活空间,好像世界瞬间、无声变了样,人们的形象和气质与低飞的动车、温馨的服务形成默契。乘客大多在车厢看电脑、杂志或休息,很少有吵闹、喧哗、乱扔杂物之人,感觉温文尔雅、亲密友善的人突然多了。旅客在享受“文明”的同时自己也“文明”起来。首次高铁之旅一般人是难以忘记的。
其实,类似高铁的这种“环境文明”,日常我们在高档宾馆、饭店等场所也常常看到。
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我国是怎样打造“高铁名片” 的?
(2)结合高铁车厢中出现的“环境文明”现象,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其特点。
下列选项能体现漫画寓意的有
①实现文化创新要尽量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
④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黄梅戏源于民间歌舞。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会社火之中的欢歌劲舞,是黄梅戏活泼的源头。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艺术的精华,使自己逐渐完善起来而成为一个名剧。这说明( )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题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古代《三字经》里的许多做人道理对我们现代人仍然适用。但“君则敬,臣则忠,当顺叙,勿违背”与现代民主思想相背离。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需要( )
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③
“爆竹声声一岁除”,除夕和春节期间燃放爆竹除旧迎新、追求祥和热闹的节日氛围,是中国人的传统风俗习惯。但近年来,由于烟花爆竹对空气状况的影响十分明显,环保部建议节日期间不燃放或少燃放烟花爆竹。这一建议是基于传统习俗
A. 具有继承性和稳定性 B. 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C. 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D. 其继承是推动发展的前提
中国古有“丝绸之路”,当今中国正在建设“一带一路”。完成下题
1.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曾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今天“一带一路”经济贸易合作将进一步加强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这表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是
A. 商业贸易 B. 人口迁徙 C. 教育 D. 政治活动
2.2014年6月,在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丝绸之路”“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的作用在于
①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②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③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④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