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致贫方式。
材料一 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山区贫穷的一个主要症结是人口文化素质低、生产技能差。贫困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所谓贫困文化,这种长期的贫困文化积淀,又反过来成为制约人们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桎梏。
材料二 一些成功的案例为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提供了有效借鉴。
某地推行“旅游+扶贫”,加大乡村文化的挖掘、开发和推广,一批文旅一体的农家乐、特色农产品、手工艺产品等迅速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致富门路。
某地推行“金融+扶贫”,探索出通过金融扶贫、依托区域优势的扶贫思路。短期扶贫项目由小家禽、小药园等;长期扶贫项目有核桃、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当地采用长短结合方式的因地制宜、多种经营、用小贷款来促进大产业。
某地推出“教育+扶贫”,创办了全国唯一的全免费民办高中,实施长达十五年全免费教育,共接收2588名处于辍学边缘的学生。该学校结合贫困学子的特点,总结出一套独具特色的德育、智育课程体系。
(1)突破贫困文化的制约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当务之急。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作用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说明各地在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中是如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3)脱贫致富离不开贫困农户自身的努力。请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家鼓励企业向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种子研发等科技含量较高的关键领域投资,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确保粮食安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半富的农业资源和先进的农业技术;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卡塔尔等国构建多层次政府间政策交流机制和联动机制;积极参与推动改革和完善全球农业治理,构建公平、合理的全球农业新秩序。这为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政府和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如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新形势下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大实践。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在党中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努力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经济意义。
中国“魔术之乡”河南省宝丰县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以魔术为代表的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全县有5.5万人从事魔术表演,年创收达10亿元,当地群众也因此走上了致富路。这说明(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精神财富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盛不过三代”是大多数官宦之家很难逾越的魔咒。而曾国藩曾氏家族却代有英才、层出不穷,出现了像曾纪泽、曾纪鸿、曾广钧、曾宪植等一代代杰出人物,没有一个败家子。其中曾国藩“慎独、主敬、追求仁爱、参加劳动”的遗嘱对后世影响深远,曾家后裔恪遵遗训,洁身自好,实现了曾氏长盛不衰的遗愿。这启示我们( )
①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②作为社会意识的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③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要不断修身养性、提高道德素养
④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各种客观条件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与上述材料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A.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B.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C.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