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物理学家领导的团队实现了首列可同时解决勘测漏洞和通讯漏洞的贝尔实验,证实相距1.3公里的成对电子之间存在“量子纠缠”, 否定了爱因斯坦的隐变量理论,为未来实用化的全量子互联网奠定了重要技术支撑。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②认识要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最终归宿 ④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能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区别的是()
①“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荀子)和“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
②“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和“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③“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和“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朱熹)
④“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和“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同学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和体会:当你无所事事时,时间过得很慢;当你专心做事时,感到时间过得飞快。这说明
A. 时间会因自己的感觉发生变化
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 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D. 意识是认识主体的纯主观感受
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在西部地区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助学工程,使大批贫困学子迈进高校大门,实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表明
A. 国家允许人们做出不同的价值选择
B. 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 社会集体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个人发展创造条件
D. 集体主义已经成为人们唯一的价值选择
十六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坚持以德治国的哲学依据是
A. 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B. 价值观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的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D.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认识的作用这个角度来说,这是由于
A. 感性认识是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 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C.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更正确
D. 只有对事物的本质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对实践起科学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