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古往今来,很多人曾设计过永动机,这对于人类来说无疑是有“价值”的。但是,由于这种设想没有客观根据,违背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因而是永远不能实现的。这说( )
A. 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B. 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们的需要
C. 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D. 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仓廪实(仓:仓库)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古人的这些话揭示了
A. 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产品生产和精神产品生产
B. 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C.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 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道德关系
引导下岗职工树立“观念一变天地宽,观念一变门路多”的思想,鼓励下岗职工自谋职业,实现再就业。其哲学依据是( )
A. 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B. 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C. 价值观具有社会性
D. 客观条件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
A.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其推动作用
D. 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
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梁启超的观点
①否认了社会实践的能动性
②否认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③看到了社会历史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肯定了英雄人物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回顾过去5年以来的工作时说,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中国共产党创新提出的基准扶贫政策,以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的成就,书写了人类反贫困斗争史上“最伟大的故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十九大报告提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新的征程,令世界期待。国际人士和媒体普遍认为,中国的成功经验不仅印证自身选择的正确性,而且给世界上哪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十分重视贫困人口脱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