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共有2987名。其中,一线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共有2987名。其中,一线工人代表比上届增加了一倍以上,基层农民代表比上届增加了70%以上,基层群众所占比例相应增加。

材料二 近年来的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议案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涉及的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些议案分别交由有关国家机关负责办理。

材料三 每年的全国人大会议都要审议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以及其他报告和议案。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

(2)根据材料一、二、三,谈谈你对人民代表大会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

 

(1)材料一说明,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材料二说明,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行使提案权,代表素质不断提高。材料三说明,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第一,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表现在: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解析】 此题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等相关材料作为背景材料,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考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相关知识。 (1)此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此题要求分析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属于对政治现象的概括题,比较简单。考生结合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概括即可。 (2)此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此题要求)根据材料一、二、三,谈谈你对人民代表大会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属于说明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可以结合教材知识从地位、作用、表现等方面分别组织。一般情况下“认识题”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思考,本题侧重于“为什么”。回答此题时需要注意把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说清楚,不能单打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中美两国在元首层面达成了不重蹈“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的战略共识,新型大国关系因此上升到“互相尊重、合作共赢”的新阶段。这说明

①中美两国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③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④中美两国向来都尊重彼此的正当利益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在这之后“如果发现有来自海上方向的空中威胁和不明飞行物,将根据不同情况,及时采取识别.监视.管制和 等相应措施加以应对。”这一做法的理论依据是(    )

A. 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B. 当代国际竞争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C. 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D. 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查看答案

201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隆重举行。举行公祭仪式,为的是宣示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庄严表达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这一立场和愿望

①顺应了和平和发展的时代潮流

②宣示了主权这一国家根本属性

③体现了合作这一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

④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71211日,第七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举行,与会的中外嘉宾就中共十九大后中国外交走向进行了讨论。学者们一致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体现了一种新型国际关系,意味着合作双赢,已然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同,并凝聚起越来越多的和平希望与发展力量。“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新的全球秩序和经济秩序”的形成,这种“新秩序”就是“命运共同体’’。这折射出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全球治理体系彰显中国智慧

②国际多边合作机制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③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下世界各国利益上的追求更趋一致性

④中国理念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⑧    D. ①④

 

查看答案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十三届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新设立的监察委员会与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整合政府、检察等部门的监察力量,将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及其他公共部门纳入监察范围。这一举措旨在

①实现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

②淸除公共部门滋生腐败的社会土壤

③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

④搭建群众直接监督公共权力的新平台

A. ②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