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律文化是人类文明历史积淀的结果。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律文化是人类文明历史积淀的结果。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来源于西方法律文明的私法文化,主张独立人格、平等权利、自由意志。它以民法典为核心,其要义是对市场自由和个人权利的尊重,中国古代也有丰富的法律文化资源,但其核心是重刑(法)轻民(法),这阻滞了中国法律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必然伴随着私法文化的生成与发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制订民法典的重要立法任务。制订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几代人因应时代,孜孜以求,力争编纂出一部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民法典。民法典由总则编和分则编组成,分则包含物权编、合同编、侵权责任编、婚姻家庭编和继承编等。民法总则已由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20 1 7年3月1 5日表决通过,标志着中国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这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我国应该如何发展私法文化。

(2)结合材料并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实践的有关知识,谈谈中国制定民法典的意义。

(3)民法总则的通过标志着中国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法治中国建设进入新阶段。请你为民法总则的宣传普及提两条具体的建议。

 

(1)①立足依法治国法治实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营造私法文化发展的制度环境。 ②充分挖掘私法文化的本土资源,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吸收外来优秀私法文化,以为我主,为我所用。 ④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规范、引领私法文化顺应社会生活变迁,促进社会发展。 (2)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民法典的制订立足于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顺应了时代要求,几代人的民法典立法实践将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民法典的制订实践有利于人们认识和发现依法治国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有利于检验和深化人们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从而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化。 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民法典的制订依赖于人民,同时有利于保障人民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示例:组织民法总则学习活动;请法律专业人士宣讲民法总则知识;阅读民法总则读本;旁听法院民法案件等等。 【解析】 本题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制订民法典的重要立法任务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的途径、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我国应该如何发展私法文化,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私法文化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故本题主要考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是教材基础知识的整合与运用,可以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途径等角度思考,并注意结合材料分析,实现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2)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中实践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中国制定民法典的意义,属于意义类试题。意义类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解答时把握材料有效信息,调动运用优化种植结构、增加有效供给,提高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设问指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二者的关系,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实际是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解答时首先明确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和归宿)、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中国制定民法典”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3)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无论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应意识到“同呼吸,共责任”的事实。治理雾霾,每个公民都应勇于成为责任主体。改善空气环境的最终出路,就在于公民治理。公民治理,既包括良好环保习惯的养成,也意味着对于环保的积极参与。个人环保意识越强,企业的外部监督就越大,政府治污能力也就越强。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治理雾霾,每个公民都应勇于成为责任主体”的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2—2016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及投入强度、企业研发经费情况

注:研发经费包括实际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固定资产购建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支出。国际上通常用研发强度(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来衡量一个经济体的创新指数。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3%左右。

材料二:国家财政科技支出的稳步增长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强保障,2016年我国财政科技支出达7760.7亿元,比2012年增长38.6%,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达4.1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重大成果不断涌现,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概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研发经费的增加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查看答案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就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基于    (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社会历史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是人民创造的

③坚持群众观点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④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要重视量的积累

B. 要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C. 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 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查看答案

孔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段话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认识应当和实践相结合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评价人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