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某校高二学生围绕“什么是世界的本原”这一问题,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你未看此...

某校高二学生围绕“什么是世界的本原”这一问题,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理生万物、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里。

材料三: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气者,理之依也。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何共同点?

(2)材料三所反映的观点是什么?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1)材料一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材料二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2)材料三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两者的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解析】 本题以某校高二学生围绕“什么是世界的本原”这一问题,搜集到的材料设置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和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的知识,本题没有难度。 (1)本题要求考生回答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并回答二者有何共同点,本题比较简单,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来回答:材料一属于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材料二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2)本题要求考生回答材料三所反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的根本分歧是什么,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从材料三中提取有效信息来回答:材料中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两者的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多处引经据典,生动传神,寓意深邃,极具启迪意义。请阅读以下材料:

我很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文化、散文都给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都好。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身的民族文化基因。﹣﹣习近平

如图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古典名句共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请阐释该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独有的创新理论,植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现实土壤,是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南,将指中国经济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A. 改变市场经济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和曲折

B. 是在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先导

C. 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D. 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的物质力量

 

查看答案

因在中微子振荡方面作出突出贡献,日本科学家而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科学家阿瑟▪麦克唐纳获得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微子被称为宇宙间的“隐身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微子都被认为不具质量。这两位科学家的发现证明了中微子振荡现象,提出中微子无论多小都具有质量,这是粒子物理学的历史性发现。这一发现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来自实践的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③认识世界取决于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

①前者正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

②后者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③二者的观点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在根本上是对立的

④二者的观点在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新华网最近刊文称,“人生必须放下四样东西”。其中,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观点是

①放下压力:累不累取决于心态        ②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

③放下狭隘:心宽,天地自然宽        ④放下烦恼:快乐其实很简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