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明确为政必须维护好群众利益;以“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说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来谈治国理政道理的“习式风格”为世人所称赞,其原因是
①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③中国传统思想对当代的价值观念仍有影响
④中国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茶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2019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8周年纪念日”和“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某学校开展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
①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实践
③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④是进行雷锋精神传播的主要手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近年来,中国美术家用手中的画笔生动描绘了“最美中国人”形象,他们的作品或是聚焦典型人物的工作场景,或是截取他们人生的重要片段,在时代背景中刻画人物,将人物风貌与时代相融,凸显了新时期的中国品格。中国美术家们对“最美中国人”形象的成功塑造体现了
①对发展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
②弘扬时代精神是艺术创作的“主心骨”
③创新是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④当代中华文化“魂”与“体”的有机结合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近年来,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数百项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富有中国特色的舞狮表演、川剧变脸让白俄罗斯民众接触到了中国民俗文化;《诗经》吟唱和汉唐乐舞表演将中国风吹至柬埔寨,傣、景颇、彝、佤、藏、阿昌等少数民族音乐跃动塞尔维亚,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①具有其他民族文化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借鉴吸收国外一切有益成果
④博大精深,具有独特标识和魅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文)苏绣发源于江南苏州吴县一带,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苏绣集苏州文化之大成,没有桑基、织造就不会有苏绣,没有秀美山水的孕育,也就不会成就今天的苏绣。这表明
①苏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脉相承
②苏州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苏绣文化的独特性
③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苏绣文化发展的源泉
④苏绣文化发展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结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